Route
lxtqbty
2023-07-04 14:25:07
谈球吧体育80年代的日本,人们正欣喜于繁荣的经济,他们费时费力地建造着华丽的城市,,与此同时他们又大胆地展现着自己所承载的东方文化,试图成为东方古文明的代言者。
当时不仅仅是日本政府更是民众期望日本能够以正面的形象再度震惊世界,并借着经济实力一度洗雪先前战败的耻辱,依靠美国的支持扭转政治局势,从而实现世界政治地位的飞跃。
一方面为了回应美国日本需要提高内需的要求,日本极大限度地降低「贴现率」,使得大量的资本往利润更高的产业流动,大力鼓吹投资和创业;另一方面,日本整体对未来的房地产事业十分看好,不仅将大量资本投入到国内甚至是海外的房地产事业开发,更是大量拓展海外市场,将一些只有5年左右经验的年轻员工空投到海外进行风险投资。
1980年代的Japan Money以这样一种方式博得了世界的目光,投融界的大鳄例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所罗门兄弟纷纷将目光瞄准亚洲资本和市场,期待这个金融风口下的资本盛宴。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这家曾位列世界第九大银行的投资银行也成了当时泡沫经济的主角之一,在五六十年代资本短缺时代用长期贷款推动过日本工业腾飞的长信银行在此时更是出账利落。
据前银行行长铃木恒男的讲述,在群情激昂80年代,平日里一般给予1亿日元的项目,往往都能拿到多一位数的款项。
企业家总觉得未来也不断奋进,即使他们并不知道借来多余的钱会用在什么地方。
但当时整个日本处在亢奋的时代,他们期待着再次降临的日本大国时代,憧憬着与欧美诸国平起平坐的未来,而事实上80年代的日本也绝对是世界的焦点。
正如一位网友说,经济与文化雄起的日本让西方人感到惊讶却又备加痴迷,他们将东京这些华丽的不夜城幻想成为未来的世界都市,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科幻电影都将东京作为未来的背景。
在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毕业的东野圭吾就算是再木讷,也应该感觉到了这股时代的浪潮。1981年,毕业后的他入职汽车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成为了一名生产技术工程师。
野心勃勃的他虽然拿着是一个工程师的薪水,但是面对着资本的浪潮总是觉得自己的薪水相比于那些保险、银行从业者来说简直少得可怜。
与此同时,和那些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指点江山,在海外「开疆扩土」的日本年轻人相比,他似乎也觉得在一个厂商担任技术人员的工作诚然有些单调。
然而作为出生于大阪——这个被东京人视为关西乡下的一个年轻人,东野圭吾的野心并没有可以寄托的地方,他出身平凡,家中经营着一个生意萧条偶尔卖卖钟表、眼镜和贵金属的小店,不过由于是家中姐弟三人中最小的,他的生活选择相对来说倒是自由一些。
而就他自己看来,倘若能把大学时期阅读小说和写作的爱好发展一下,写作投稿并最终依靠稿费和奖金收入来赚点外快,想必也是不错的。
由此,在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刺激下,东野圭吾当机立断跑去文具店一口气买回500页稿纸,开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
而在当时,他的同事、上司甚至是家人,谁也不知道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最终会成为出版社眼中下金蛋的鹅。
当然他们也无法预知这个平日一丝不苟摆弄机器的技术工程师的名字竟会在不久的将来享誉世界,并一度成为日本推理小说的代言人。
虽然和那些20岁就幻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一样对成为作家充满期待,东野圭吾对待写作的态度却比任何人都冷静。
甚至在一开始小说创作的开始他就制定了越野跑似的夺奖计划,他的目标是推理小说界的最高荣誉——江户川乱步奖。
「江户川乱步奖」可以说是日本推理小说的最高荣誉。它的获奖作品更加纯粹,它的大部分获奖作品都很注重推理本身。
对于这个关西大郎来说,倘若能够获得江户川乱步奖,那么他的小说家梦想也就成功了一半,由此他的计划是每年创作一部小说来参加比赛,如果五年里没有一次是有结果的话,就证明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作为一个务实的大阪男人,他的想法非常直接。
当然没有像许多空想家那样止步于计划,东野圭吾自从买了那500页稿纸之后,就开始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写小说,并且每次都把写好的作品寄去参加江户川乱步奖的评选。
也就是1983年,他创作了第一部作品《人偶之家》角逐了第29届江户川乱步奖,入围了第二轮,次年他创作的《魔球》,这次情况倒比较好,这部作品最终入围了决赛,但是依旧没得到大奖。
两次参赛落选之后他知道自己还有3次机会,虽然计划失败了就立即会放弃,但是现在还远远没有到放弃的时候。
而硬汉如他没有等来五年的苦熬,就在第一批90后出生的5年前,也就是1985年,东野圭吾的《放学后》 一举夺得江户川乱步奖。放学后》是以名门女子高中为舞台的校园青春推理小说,描写在女子高中内发生的案件,因为东野圭吾在大学时代曾在射箭社担任部长,所以书中也以射箭社为题材,而且当时妻子也正在一所女子学校当代课老师,东野圭吾便利用了学校作背景设计了两个密室诡计,由此写起来不是特别苦难。
就这样,东野圭吾凭借着《放学后》成为了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得主,而与他一同获奖的则是森雅裕。当时森雅裕的作品名为《莫扎特不唱摇篮曲》,几年后东野圭吾作品出版不断,并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作家,成为才华天赐且产量极高的「出版社印钞机」。而森雅裕作为一个叛逆而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最终和出版社闹了矛盾导致决裂,并开始自费出版自己的作品。
获奖同年,讲谈社发行了《放学后》单行本,一年后日本富士电视台将作品改编并搬上了“周四剧场”,并请来了山下真司、志村香、远藤由美子等主演,标题名为“放学后女子高中连续杀人事件!!水手服18岁的Mystery”
那个时候的这个来自大阪的关西大郎第一次感受到成名的感觉,通过对一些悬疑元素的编排以及对凶杀场景和过程的编排,东野圭吾感觉自己找到了进入市场的方向以及发挥灵感的方法。
在五年计划完成后的东野圭吾很快又有了自己的新目标,他期待着更为绝妙的侦探推理,并决定在下一本小说中设置更多复杂的反转和精妙的装置,这便是他的第二本小说《毕业——雪月花杀人游戏》(《毕业》)的由来。
东野圭吾坦白说,要是《放学后》没得奖的话,他本打算用此书再冲击一次乱步奖。
然而世事常常有弄巧成拙的时候,《毕业》这本书的架构是在是太复杂了,以至于东野圭吾自己多年后重新看这本书的时候,对于里面设计的核心诡计竟然完全没有看懂。
当然他回想起来也觉得倘若以这本书去参与江户川乱步奖,或许也不能获奖,毕竟这样的架构实在太复杂,反而影响了故事的可读性。
然而这部小说的特别之处就是在这里,东野圭吾著名的侦探IP加贺恭一郎首次登场。当然在那个时候东野圭吾根本没想过以加贺为中心写成系列作品。
辞职去往东京谋生的东野圭吾并没有活得很轻松,《放学后》的一炮而红虽然给他带来了声名和利益但是着对于想要通过写作来立住脚跟并扬名立万的东野圭吾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正如村上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所说,写作者永远是孤独的,不会有人在你写作的时候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说,呀,你写得真好,请继续努力,加油呐。
28岁的东野圭吾并没有因为此时而走红。事实却是相当残酷的,从1985年-1990年,东野圭吾多以相对轻松的校园本格推理为主,偏重设谜解谜和逻辑推理,涉及传统本格小说中的密室、童谣、密码等元素,这里包括1986年的《白马庄杀人事件》、1987年的《学生街的日子》和《十一字杀人》 、1988年的《以眨眼干杯》和《浪花少年侦探团》以及1989年的《悲剧人偶》和《沉睡的森林》,当然也是在这个时期,东野圭吾开启了自己滑雪系列(1989年第一部滑雪系列《鸟人计划》出版)
总的来讲,虽然有《悲剧人偶》这样后来被票选为东野圭吾十大被低估杰作之一,但是大多数大多作品艺术手法上有较多模仿的痕迹,主要以弗里曼经典模式“提出问题——展示数据——了解真相——验证结局”的单线结构为主。
东野在这一时期将“犯罪动机”归结为个人原因,或为了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或掩饰不为人知的过去,内容比较单薄,将「意外性」固定在「凶手是谁」上。例如《放学后》全篇以师生矛盾为主,结局却以妻子为凶手,这样的布局虽然出人意料,但是难免也给人刻意、突兀之感。
而且在这系列的作品创作中,东野圭吾在保证了自己的创作速度之时同样也尝试了不同的推理风格,除了原先的本格推理,他渐渐开始尝试了新本格推理的写作。
所谓的新本格推理实际上是继社会派“第二波本格”之后的“第三波本格”,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犯罪动机、社会背景那样的社会派主题不再受到重视;惊悚、幻想等战前变革派常用的元素被积极地采用。
绫辻行人在回答“新本格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的问题时如此说道:新本格推理小说大体是抛开“是否实际上会发生”的狭隘现实性,在完全虚构的故事中,以虚构的作品内部的现实为前提,追求「谜团」,「逻辑」以及「富有意外性的解谜」趣味的推理小说。
当然东野在获奖后的几年,创作的作品大多还是传统的本格推理小说。例如他自己十分看好的《大学城杀人事件,当时他的新书《大学城杀人事件》长度超过了七百张稿纸,可以称得上鸿篇巨制。
现在看来,也许七百张稿纸算不了什么,但是当时小说的标准一般是四五百张稿纸的长度,所以七百张绝对算是特例。
当时作为作者的东野圭吾暗暗期待着自己的长篇大作成为热门畅销书,并在此创造人生的高潮,但是事与愿违,他的作品书根本就卖不出去。这本书还写到了台球运动,但是台球在东野圭吾写作期间还没有流行起来。
但是,等到这本书出版之后,日本却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金钱本色》的影响下掀起了台球热潮,由此某文学奖的评委会甚至误认为本书是跟风之作,这让东野圭吾十分不甘心,眼看这样的心血之作就要沦为打折促销的尾品,为了使销量好看一些,东野圭吾走遍东京各主要书店,在每家店里都买两本谈球吧体育。
他自述这段经历的时候说,当时他在东京转一圈下来,书包比哑铃还沉,带子都差点儿断掉。然而谈球吧体育,无论怎么努力都是杯水车薪,销量全无好转的迹象。
而在写《沉睡的森林》(1989)之前,他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于是,就选择了此前一无所知的芭蕾界作为小说主线。一年之内东野圭吾观看了二十多场演出,正因为如此,芭蕾舞成为他的新兴趣点。
然而,在写作期间,东野圭吾一想到要把曾经给予他多方帮助的芭蕾舞团的人们写成坏人,心里就有些愧疚和不安,因此也迟迟难以下笔。不过,高产的东野圭吾没有让自己的内疚拖延创作很久,很快他写完了《沉睡的森林》并且特意让加贺恭一郎再次出现,就东野圭吾来说,这算是给读者特意安排的小小恶作剧。
而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东野圭吾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作为作家面临灵感枯竭时的窘境,而滑雪系列小说正是东野圭吾遭遇创意瓶颈时的产物,正如某位网友如此评论道「东野圭吾是日本推理作家里体育最好的了吧,小说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体育的迷恋……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写出点东西来,这个时候,在不太降低标准的情况下,尽量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就是一种很稳妥的策略」。
当然,在80年代这个日本经济腾飞并走向泡沫悬崖之前,所有的年轻人都充满热血和干劲,东野圭吾圭也不例外,在这个充满野心的关西大郎还是在不断探索自己的风格。
由此,这个时期的许多作品也都是水准之作,没有太多的亮点,有些甚至「不堪入目」,显然在站稳脚跟的关键时期,东野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但是坚持创作的他却保持了一种工作的状态,而且年纪轻轻的他在那个时候已然渐渐探索了推理小说写作的种种模式,并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的方向。
这为他日后冲向推理小说创作的巅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他将来模式化创作推理小说埋下了伏笔……
三木谷良. 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崩溃与金融改革[J]. 金融研究, 1998(6):1-4.
褚盟. 简单的谋杀:世界推理小说简史[M]. 湖南雅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07.
CAVE之问:你又读过什么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呢,评论说出你读过的书名与读后的感想,抽5位小伙伴送出定制文具「文穴笔记本1本和水笔1支」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