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e
lxtqbty
2023-08-23 23:30:01
谈球吧体育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历经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冬季潜优势项目之一,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争夺奖牌的重点项目,也是全运会正在商讨增设的冬季项目,可见项目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期间科研对项目的扶持作用不可小觑,有些科研工作者、教练员对项目的发展,技术动作的探索,运动员的选材,运动伤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研究,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对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竞技能力的研究相对薄弱,只有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保证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本文对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进行研究,旨在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竞技体育中,优异的运动成绩主要是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竞技能力的发挥水平,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技战术,就能将训练中获得的体能、心理能力、智能等,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合理、稳定地加以运用和充分发挥,从而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男、女运动员的国际比赛成绩呈上升趋势,男运动员张义威继世界单板滑雪巡回赛WST六星级赛获得亚军,女运动员蔡雪桐和刘佳宇在单板滑雪世界杯也取得过冠军。该已经成为我国2014年索契冬奥会重点雪上项目。通过对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中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单板滑雪u型场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项目的发展前景、动作技术、运动损伤、心理等方面,对竞技能力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为了研究的需要,对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类属同项群的技巧类项目的竞技能力进行研究。竞技健美操、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技要体现在技术、体能、心理和表现能力等方面。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各主导因素的排序是运动技术、心理能力、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艺术表现力、运动智能。在对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在内的182名优秀跳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能、技能和心理。因此,单板滑雪u型场地的竞技能力包括形态、机能、素质、技术、心理,其中技能在这些能力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与体操和跳水类项目相近,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中交替进行难度极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肌肉工作,同时要表现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人体美和运动美。如运动员在空中完成抓板动作,既要有一定的高度,也需要在空中有一定的滞留时间。因此,在以往的运动选材中,大多数教练员优先考虑体操、武术等技巧类项目的运动员。
肖宁宁,高俊指出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都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但与日本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较接近。赵玉华,李美指出我国优秀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男、女运动员体型的三因子相差不大,三联数分别为2.22~5.40~2.79和3.60~5.12~2.11,属于中一外一内和中一内一外胚体型;且男、女运动员之间的体型存在显著性差异;该项目运动员的“理想体型”为骨骼肌肉发达,皮下脂肪含量少,身体的线年冬奥会前三名运动员的身体、体重、克托莱指数进行对比研究(见表1、表2),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比较接近,但男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差距比较大。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尽管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类属技巧类项目,但与同项群的夏季项目相比,对身体形态指标没有严格标准。因此,身体形态指标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力并非处于关键位置。
单板滑雪u型场地项目是通过加速滑行,腾空、旋转和落地一系列复杂动作重复连接而完成运动表现。运动员完成整个动作的时间一般在40~50s之间,欧美选手的整套动作一般由low~12个单独动作构成,其中有6~7个高难度动作的连接,完成空翻和转体动作的数量达到6个以上。因此该项目是属于时间短,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来看,能量来源主要是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
对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国家队运动员2009~2010年不同时期的血睾酮,皮质醇、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跟踪测定与分析,表明在夏训和冬训以及比赛准备期间,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总体是较好的,但个别队员的体质状况和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还有待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大负荷的训练。
综上所述,优秀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与竞技能力的相关性不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应该较强,肌肉无氧代谢能力强。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素质,是运动员在提高技术动作难度和竞技能力的基础。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
提高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成绩取决于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该项目运动技术的好坏取决于力量、时间和空间的转化和分辨能力。协调能力有雪上滑行的节奏感,空中动作的时空感、平衡感,完成多周转体抓板动作的速度感,下落技术的方位感、准确感等。完成各种转体、空翻动作时合理地、及时地实现各个阶段的动作要求,要靠转化能力和分辨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动作某一阶段高度准确性和方位判断力。
2.3.1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主要是在无支撑状态下克服身体重力情况下完成的,力量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基础来源于滑行速度以及利用滑雪板对槽壁侧压力从而获得腾空高度,腾空高度越高,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的时间越充分,同时为安稳的落地完成下一组技术难度动作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下肢肌肉和腰腹肌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2 协调、平衡性素质 单板滑雪运动员在起始助滑阶段获得进入u型场地的最佳初速度,这段主要考验运动员的基础滑行能力,也是考验运动员的平衡协调能力。单板滑雪运动员在u型槽内分为两个阶段,滑行阶段和空中动作阶段。空中动作阶段身体各部分相对运动速度快,动作复杂、变化多样,尤其是完成高难度的空翻和转体动作,是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平衡协调能力。同时空中动作结束后的着落的平稳性和控制能力也是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平衡协调能力。
2.3.3 柔韧性素质 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全身关节都在运动,且活动范围较大,故对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运动员在全套动作中最常用的技术动作是抓板,因此要求膝关节有较好的柔韧性,同时无论是沿横轴作转体还是沿纵轴做空翻,需要躯干的柔韧性比较好。
因此,根据该项目的技术特点,在训练和比赛中更重视运动员的力量、协调性、平衡性、柔韧性等素质,优秀运动员下肢肌肉和腰腹肌肉力量发达,具备良好的平衡协调能力,下肢关节和躯干的柔韧性较好。
单板滑雪u型场地运动员的整套动作是通过若干个独立动作构成的,裁判员会以空翻及转体的种类和数量,并结合动作的完成质量来评定运动员的实际技术水平。从目前来看,单板滑雪运动员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滑行、起跳、空中姿态和难度以及落地等技术。
滑行技术的稳定能够确保运动员起跳、腾空高度,创造最大的初速度和腾空高度依赖5个要素,即获得u型线路滑行的正确轨迹、上壁滑行的稳定性、初速度惯性速度、合理的入射角、起跳时腿蹬动池壁的爆发力。好的滑行稳定性和滑行技巧是驾驭好惯性速度的关键,因此需要身体躯干肌肉的平衡力与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起跳后运动员如果想增加滞空时间、较好地完成动作,还应做到加强对肌肉的训练,达到身体能够精确控制所作的技术动作,防止身体或手臂产生的晃动、摇摆。因为身体的晃动、摇摆会打破人体的平衡系统,使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空中的动作质量标准降低。运动员在完成空翻、转体动作中最好保持身体的自然、放松并减少多余的动作,以保证空中动作的顺利完成;另外,向胸部收大腿的动作还有利于空中抓板动作的完成。
落地最为关键的就是稳定性,这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对落地方位的判断、落地身体重心位置的调整和双腿屈腿动作控制身体受自由落体速度冲击力的控制力,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加强身体躯干肌肉的平衡力与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因此,优秀的运动员的技能是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表现为稳、高、飘、难、多样性。“稳”指的是滑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高”指的是起跳腾空的高度;“飘”指的是动作姿态要飘逸优美;“难”指的是技术动作的难度;“多样性”指的是需要将不同的技术动作高效的组合起来。
心理素质的好坏又会直接决定比赛的稳定性以及发挥情况,因为这类项目在比赛中的变数非常大,往往优秀运动员为了完成高难度动作而出现跌倒,从而影响整个名次。
国内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偏低,大部分优秀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变动性较大,稳定性不高。运动员赛前心境较好,呈现“冰山”状;不同性别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赛前心境差异显著性不大;不同运动成绩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赛前心境差异具有显著性。根据单板滑雪u型槽的比赛规则,每名运动员在比赛中跳两轮,取两轮中最好成绩。在对国家队教练的访谈中得知,第一轮的比赛成绩好的运动员在第2轮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但如果第一轮动作失败,第2轮中使用该难度动作时往往也会失败,因此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自信心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单板滑雪u型场地运动员人格类型有普通型、兴奋敢为型和敏感紧张型。单板滑雪u型场地是在户外滑雪场,在动感的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比赛。随着项目的观赏性的增加,一些国际比赛都选择在夜晚有灯光照明下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运动员的兴奋性,有助于运动员高水平的完成动作。综上所述,单板滑雪u型场地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兴奋敢为型和自信型。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是雪上滑行和空中翻腾技巧相结合的雪上运动项目。由于该项目所特有的特点如运动员需要身着笨重的雪具和滑雪服装在空中翻腾旋转完成各种难度动作,还要熟练掌握雪上滑行技术以及适应在室外滑雪场地比赛的特点[1],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与一般的技能性项目相比较来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特点。
与体操,跳水等同属表现难美性向群相对比表现出的共性是这些项目运动员都是在有氧代谢的情况下进行的,需要身体具有起跳时的爆发力,空中翻腾时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及良好的空中感觉和方向感,落地时的身体稳定性。
主要表现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是由滑雪坡度产生的惯性将运动员抛向空中,失误率高,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多。
运动员需要掌握基本滑行落地及空中技巧等动作的训练,难度很大,加之其项目在室外进行,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比赛中面对不同的雪场,雪质等环境因素,要战胜37度着陆坡所带来的成功率的难度,比赛中其他运动员的表现对自身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等不稳定因素时刻存在。
运动员要有很强的腹背肌与腿部力量、身体协调性及灵敏性,因此决定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对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很全面。
根据对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空中技巧男女运动员的身高分布情况的研究,发现女运动员主要在158~168cm,男运动员主要在171~178cm。通过对身高,体型的对比分析,发现世界优秀的空中技巧男女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处于中等水平,身材比较修长。通过对我国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年龄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年限都较长,因此取得成绩的平均年龄的最高点出现在该项目发展中后期,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年轻的优秀运动员,所以近几年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处于下降趋势[2]。
强调运动员身体形态优美,肢体匀称,身高应处于中等水平,身材比较修长,这样有利于动作的优美展示。反应爆发力、弹跳力的下肢长/身高这一指标也应该受到重视。
空中技巧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助滑速度知觉、空中翻转的空间知觉、着陆的平衡知觉等。
3.3.3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空中感觉能力,自我调整能力,这些就表现在动作的灵敏性上。
3.3.4 动作速度,是相对于其他速度而言对空中技巧项目来说最为重要的素质。空中动作完成的速率是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改变身体姿态为落地动作争取时间的良好保证。
3.3.5运动员需要大量的练习成套动作,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成就比赛中的完美两跳,因此也需要良好的专项耐力。
包括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积极性强度、平衡性、反应过程的灵活性强度,以及注意力范围、应变力、反应速度。目前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差距日益缩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技术、战术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
空中技巧项目对技术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时空判断准确,对身体控制的能力强,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门器械,以及与同伴的协调配合。而战术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动作编排上的扬长避短、动作的合理布局等方面。
统计表明培养一名空中技巧运动员需要6~7年的时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空中技巧运动员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系统训练。目前,我国空中技巧运动员大部分都是从4、5岁开始练蹦床或体操等项目,到熟练掌握空中翻转动作的小运动员中选转到空中技巧项目的。教练员培养运动员的周期长,因此该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4岁,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训练水平的提高,一些国家出现了一批年轻的优秀运动员,因此近几年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下降了2~3岁。这些因素要求我们在选拔非转项运动员上要更加趋于年轻化。
我们把运动能力分为先天性运动能力的和后天性运动能力。先天性的那部分就是指运动员与生俱来的一些特性,也就是指运动员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特性。先天性运动能力在后天训练过程中对运动能力起着主要影响,甚至在一些特殊项目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人类遗传学的结果研究证明:人体有许多生理机能能力均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应重视遗传因素对运动员今后所取得的成绩的影响。
经过空中技巧几代教练员及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现在的运动员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已日渐成熟。但是随着空中技巧整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高难度动作,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的涌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因此只有在选拔后备人才的时候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才能使我国运动员在新的形势下,依然保持在世界上的领先优势。希望对资料的收集跟整理,筛选出客观科学的选拔方式,从而使运动员通过科学训练,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促进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长远发展。
[1]龙春生,戈炳珠(译).自由式滑雪评分总则裁判手册[Z].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栾兆亮,王岩,解龙.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年龄身高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8).
[3]余丽.浅析运动员选材中的遗传因素[j].科学教育,2008,01.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英文称HALF-PIPE,它融合了极限滑板和单板滑雪的特点,运动员借助一块单板滑雪工具,在“u”形场地内滑降、腾越并在空中进行空翻、转体、抓板等一系列难度动作。单板滑雪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和单板空中技巧同属单板自由类项目,1995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把单板滑雪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1998年长野冬奥会正式把单板项目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该项目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际性的比赛上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其中3次在世界杯上夺冠。此外,本项目符合亚洲运动员身体形态特点,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项目发展计划之一。怎样延续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运动员良好的运动状态和比赛成绩成为我们的目标。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本文分析国家队2011-2012年度训练计划,并就如何划分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如何使运动员在比赛期达到身体最佳状态进行探讨。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具有一般冬季雪上项目共有的特殊性。运动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想通过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就必须正确认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这一周期性特征,并准确分析这一过程的结构,从而实现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相对于运动员来说,每个人的竞技状态分为形成、保持和消失3个阶段的1个完整的训练过程,是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见表1)。
如上表所示,教练员需要安排一个符合运动员生物机体循环和适应的训练周期计划,达到在运动员状态顶峰时期参加比赛,赛后达到超量恢复的效果。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是现在为数不多采用单周期训练计划的运动,即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运动员和其他项目运动员的共同点在于机体都对适度训练负荷产生生物适应现象,运动专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不同之处在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年度训练使以单周期为主要特征的,整个年度大周期分为陆上训练期,雪上训练期,竞赛期和过渡期。在以往的训练中,竞赛期又分为陆地训练和雪上训练,我们所认为的陆地专项化训练是针对雪上综合技术来讲的。
马特维耶夫在1965年提出单周期训练过程的基本模型,在这一模型中,3个时期的时间分别是6个月,4个月和1-5个月。从马特维耶夫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年前的训练周期负荷表的训练负荷密度在4~5月达到高峰,显然已经不适合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而单纯意义上的双周期(2个完整的大周期)也不适合单板u型场地项目。
以前的年度训练计划表中在比赛周中加入多次的身体素质训练。在表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传统的单周期基本模型没有考虑到本项目的特殊性。就在全年单周期最多高达9个月的陆地训练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运动员真的需要在比赛期继续陆上素质训练的问题上历来争论不休。随着本项目的发展,运动队已经改变单纯的夏季训练和冬季雪上训练的划分。其中在夏季训练中加入出国集训雪上训练已成为惯例。因此,我们可以把单周期训练计划中安排双高峰训练负荷,陆上训练的后程阶段加入雪上集训,使负荷的强度和量度再次重合,继而顺利过渡到下半年的竞赛期,和传统意义上的单周期双高峰的区别在于,这实现了陆上雪上的分别双高峰。
本项目的陆上训练计划安排从4~11月中旬,在此期间分为2次的出国集训高峰和3次的基本训练周(见表2)。因为我国冬季可用于雪上训练的时间仅2—3个月,因此出国训练就成为了延长雪上训练时间的重要途径。在单周期第1部分的训练中运动队选择雪质和气温都比较平衡的美国和新西兰进行雪上训练。在3次基本训练中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运动员的负荷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如在3次基本素质训练强度过大则会产生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性训练疲劳,不能以最佳状态迎接出国雪上集训。
在训练周期时间段越接近第2部分的雪上训练时,教练员应该加强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逐渐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训练特点也应该从分解动作转向整体动作练习,从局部到整体的过渡在第2部分到来之前进行完美的衔接。
合前后的体能训练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过渡到专项素质。在为期6周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以运动员的全面素质为主。在7月的2周体能训练中主要训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平衡素质。在9~11月中旬的综合体能训练中运用多轮滑板和模拟训练。
目前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的体能训练主要采取的“6周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固定的训练计划。
例如重点队员刘佳宇要解决的问题是全面身体素质,髋关节康复,腰椎康复,整体力量。蔡雪桐的问题是练习协调能力,灵敏能力,髋关节和踝关节力量。孙志峰要解决踝关节康复,有氧能力。许秀娟要重点发展核心力量,协调能力。在训练计划中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教练员需要诊断运动员现实状态,考察训练条件,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计划一级最后的评估训练效果。运动员的体能在训练过程中呈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是通过体能状态无序和有序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在实施训练计划的过程中,依据教练员、运动员的反应和其它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在国家队训练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第1周主要全面恢复与提高运动员身体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运动机能;发展各主要关节肌群力量,重点提高核心力量和主要关节的基础力量;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加固性的力量训练,最后改善和发展运动员的平衡稳定能力。第2周主要提高有氧耐力及运动员身体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运动机能。第3~4周发展无氧耐力及肌肉的无氧做功能力和提高核心力量和主要关节的基础力量的整合。第5周发展专项运动耐力,最后1周主要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注:201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训练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在为期6周的体能训练中,我们应把有氧耐力和专项耐力改为无氧耐力并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而且在调整期后在第1周的训练中负荷不应过大。
第2~3周逐渐加大负荷,第4周调整恢复,以免运动员出现高原现象,身体素质停滞不前。第5-6周负荷依次上升。第6周时为年度第1次雪上训练做好身体准备,从而使运动员的身体各方面素质达到临近第1次状态高峰(见图1)。
雪上训练无疑是全年训练周期的最重要阶段,雪上训练以陆上训练为基础充分表现出专项性特点。陆上训练所获得的体能与技能的储备只有通过雪上训练转化为专项能力才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我们在陆上体能训练所获得的下肢力量只有在雪上训练时转化为难度动作的爆发力才能称之为有效训练。所以,与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相同的是必须与专项做紧密的结合。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不同于其他专项在于雪上训练没有统一的计划,目前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队员根据每个人的训练程度不同训练计划也各不相同,而每次u型场地训练又分为滑行阶段和空中动作阶段。而现阶段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也没有统一的分配。运动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并且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只发生在适宜负荷条件下。
为了使运动员更好的提高成套动作水平,可以借鉴花样滑冰的训练计划来训练本项目运动员。首先可以把训练分为基本步法训练、基本跳跃训练、难度跳跃训练和个人成套动作训练4个部分。在基本步法训练中让运动员回归基础训练,因在雪上训练时期没有身体素质训练,所以基本步法训练也可以起到体能训练的效果。接下来的基本跳跃和难度跳跃训练使运动员的水平均衡发展,最后的个人成套动作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比赛要求特定设置。这样呈阶梯递进形式的训练计划最大的挖掘运动员的潜力而不超出负荷,以免运动员机体产生劣变现象。
在雪上训练时期,教练员应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疲劳情况,时刻调整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注意难度跳跃训练时运动员的训练情绪,为下一个大周期做好超量恢复工作。对于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与恢复尤其重要,在外国训练不可避免有时差问题,如果不注意调整的规律性和整体陛谈球吧体育,很容易出现优秀运动员运动状态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我们俗称的高原现象。且在全年单周期训练中,第1部分的雪上训练时期是要达到的“双高峰”第1个高峰,为单周期重要的第2部分陆上和雪上训练调整好状态。
进入u型场地训练,首先是基础练习,巩固脚下稳定性。然后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不同水平提高飞跃高度,有一定的高度基础上再进行转体技术的练习,从而安排单跳练习和多跳练习。在训练方法上,教练员应当适当的安排训练录像,对所拍到的训练动作进行分析。成渐进式从简单的基础滑行到难度跳跃和个人成套动作,以达到运动员对技术最直观的印象与改进(见图2)。
竞赛期是检验第1个训练高峰的成果周期。如何在长达3个月的比赛期间让运动员始终保持竞技状态是首要的问题,其次是在1个月的休养调整期间如何让运动员实现超量恢复最大化。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比赛时间集中在冬季的12月一次年3月,因此不存在比赛过多,打乱系统训练使运动员机体疲劳的担忧。目前各个项目都在强调以赛代练的重要性,因为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用比赛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发现运动员体能缺陷,为下一年的体能训练计划做好准备工作(见图3)。
因为本项目具有的气候特殊性,在单周期第1部分循环做基本训练周的内容,到单周期的第2部分,如果想要运动员达到第2次高峰期,应该直接进入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的训练内容。首先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能力中去,还要注意运动员的体质差异和季节性变化。例如加大难度专项跳跃练习。然后为运动员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
目前我国运动员竞赛期训练多数以“整体集训,分别训练”的方式来准备比赛。以陈旭为例,训练多以场地滑行正脚3趟;场地滑行反脚3趟;滑行跳转2趟;体能训练;前后刃转体540。等训练计划(注:2011-2012年度国家队资料)。在竞赛期的大部分时间在重复基本训练周的训练内容和体能训练。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具有周期性变化特点的,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人为的训练安排进行调整,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需要根据竞技状态变化规律,在赛前进行调整,如减量加强度,减量保持强度等。以取得竞技能力的超量恢复,否则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了使运动员保持系统的持续训练,教练员应在1周内安排多次难度练习,有效的发展专项竞技能力。而体能训练应适当减少,作为每天训练的热身运动即可。在单周期的第1高峰阶段训练计划主要围绕体能训练,所以当竞赛期训练时,体能训练应只作为辅助手段出现。在技术方面,分解滑行,跳跃的训练应逐渐减少,完整动作的比例增加。通过表象、注意力等能力的增强来训练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素质。在临近比赛的时期,应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通过高强度专项的训练体现,应安排在比赛前的3-5天内。使运动员多种竞技能力的变化曲线的最高点交汇于比赛日。
近年来竞技体育的训练趋向“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的理念。恢复周,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度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以求尽陕的实现能量物质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训练。重视训练后的身体恢复,将恢复作为训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从目前体能项目训练的发展趋势来看,主动的恢复已经逐步取代了被动的恢复。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赛后恢复周(俗称无雪期)没有固定的放松计划和超量恢复训练,通常是队员放假自行调整。2011-2012竞赛期延续至3月份,竞赛期结束后,在训练队放假休整前,应空出1周时间作为主动恢复训练周,教练应计划安排游泳、徒步等非竞技性训练。
(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是我国新兴的雪上运动项目,它融合了极限滑板和单板滑雪的特点,运动员借助一块单板滑雪工具在u型场地中,按照规则要求,连续完成5~8个滑行翻转动作,以难度、质量为评价标准的运动项目,合理的动作编排,将决定比赛的最终成败。而这些决定性因素都取决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包括陆上体能训练和雪上训练谈球吧体育。
(2)目前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整体竞技实力与起步阶段相比较已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运动员的训练,动作难度的设定,心理的稳定性和场地的利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在国际的各大比赛上也有像刘佳宇,蔡雪桐,陈旭等运动员用稳定的技术获得比赛的胜利。所以,我们要延续我国在此项目上夺得奖牌的良好势头。
(3)从国家队的训练周期设计可以看到近年来的训练趋势,即陆上训练中穿插国外的雪上集训,雪期训练中随着比赛的设定机动增加训练负荷。其中,第1部分的训练期也可以看做是准备比赛期,通过训练负荷的递增来实现由陆上转为雪上竞赛期的顺利过渡。
(4)相对于外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运动员,我国的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整体力量还很薄弱。本文通过对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本年度的训练周期和比赛周期进行归纳,并提出了单周期双高峰,陆雪训练分别双高峰负荷的想法。因此在训练中,尤其是以陆上和雪上训练的衔接,竞赛期体能训练的分配,设计完整的单周期训练计划等方面更需要详细的计划,以及夏季的多轮滑板训练和恢复期的赛后放松周期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后继队伍的发展和训练周期的设定起指导作用。
[1]李淑媛,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的发展与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I],冰雪运动,2008,(3):45-48,
[2]朱志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发展趋势[1],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74-78,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4-183,
[4]杨春怀,王葆衡,张连涛,等,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夏季专项训练方法研究[I],冰雪运动,2009,(6):23-28,
[5]陈月亮,赵玉华,体能系统结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I],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7):56-60,
[6]赵玉华,赵晨琼,栾兆亮,同项群冬季和夏季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I],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9-121,
[7]刘敬群,王品,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体能训练研究[I],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16-18,
[8]朱志强,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和发展[I],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1):1-4,
[9]叶丹,赵玉华,心理素质训练对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重要意义[I],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22,
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以下简称雪上技巧)是中国潜优势雪上项目之一。本文结合前几年不同版本的国际评分规则的变化,对目前评分规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榷,寄希望为中国队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借鉴作用。
本文查阅了与雪上技巧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涵盖国际雪联网站、中国期刊网都相关信息。
为获得翔实的研究资料,先后走访了国际雪联官员、国家队教练员以及各国从事裁判工作的专家,所获信息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从表1可以看出,新版国际规则在回转评分要素方面取消了对“滑降路线”的判定。国际雪联之所以做出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在运动员“窜道”方面的判罚加大了力度。
图1 运动员滑降路线所示,运动员在滑降路线方面只要发生“窜道”现象,基础扣分为“0.3”;即运动员从“0”的位置到“1”位置,扣0.3;运动员从“1”的位置到“2”的位置,再扣0.3;运动员从“2”的位置回到“4”的位置的位置实际扣“0.3+0.3=0.6”;另外,在偏离两条滑降路线过程中,还要再追加扣除两个旗门区域没滑行的分数:“0.5+0.5”;所以,图1所示的最后扣分总合为:2.5分。
由图1可知,针对“窜道”现象判罚是相当严厉的,这是新版本国际评分规则将“滑降路线”从回转评分要素中提取出来,并形成单独的判罚条文的重要变化之一。
另外,在“回转”评分要素方面,新版国际评分规则对回转评分裁判的判罚范围扩大到:运动员完成两次跳跃动作后再进行评判,即运动员跳跃动作的着陆情况已经关联到回转评分中,这也是新版国际评分规则重要变化之一。
雪上技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滑降回转的过程中完成两次跳跃动作,这两次跳跃动作包括:空翻类动作和非空翻类动作。其中,本次最新版本的国际规则最明显的变化是简化了“7o”系列的动作判定。
“7o”系列实际上是“偏轴”翻转动作,共分别为两类,即“7oA”和“7oB”动作。这两个动作最大的区别是运动员借助跳台起跳后,当身体沿纵轴方向进行转体时,如果头部在水平位下,则定义为“7oA”动作;反之,如果头部在水平位之上,则定义为“7oB”动作。
本次最新版的国际规则变化是:鉴于在纵轴转体度数相同的前提下,不以头部与水平位的关系来界定动作,即全部判定为“7oA”类的动作。国际雪联针对“7o”系列动作界定的调整,是一种简便宜行的变化,便于裁判员在实际比赛中执法。
本次国际雪联加大了对DNF(不得分)情况的判罚力度:即雪板脱落和滑降过程中“漏旗门”都将被判为DNF。而且,为DNF判罚更加准确,还专门设置了“Gate Line”(旗门线可以看出,“Gate Line”的设置,实际就杜绝了以往运动员错过旗门后返回进行弥补的可能。
由图3可以看出,在双人雪上技巧比赛中,两个人同时比赛时,中间有一条蓝线分隔,如果运动员“窜道”,也将判为DNF。
图2 单人雪上技巧DNF判罚情况图(深色线 双人雪上技巧技巧DNF判罚情况图(深色曲线国际评分规则在扣分方面的判定变化
2 滑降路线 明显的滑倒 部分赛道明显无回转或无滑行(每个旗门最大0.5分)
1.运动员失控以及双板拖雪无回转滑行超过两个完整的旗门:扣分=1.0(0.5X2个旗门);2.运动员起跳后失去平衡,背拍触雪但没有中断并立即起身滑行:扣分=0.8-1.0;3.运动员完全跌倒后拖雪滑过2个旗门并完全停止,随后继续滑行:扣分=1.5+1.0(0.5X2个旗门)。
从表5可以看出,本次国际雪联对雪上技巧回转的扣分分类更加准确,这种调整有利于裁判员的具体判罚。
虽然国际雪联针对雪上技巧国际评分规则做出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大变革,但雪上技巧评分规则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解决。例如,“双重扣分”问题。
所谓“双重扣分”是指裁判员先针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等级划分,然后再进行扣分。例如,回转评分等级被划分成8级(见下表)。实际情况是:划分等级的过程就已经在“扣分”了,再按扣分的分类进行判罚,实际上是对运动员所犯错误的“双重扣分”。
按照表6的标准,对现行的雪上技巧评分标准对运动员的回转进行判罚,再减去所扣分数,经常会得出 “负分”现象。例如,某运动员的回转被划分到“差”(1.1~2.0)这一档次,如果运动员出现两次跌倒现象,那么就可能会出现“负分”判罚现象。造成“负分”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双重扣分”所引起。
取消回转等级,只针对运动员的滑行错误进行判罚,可以避免重复扣分的现象发生。
从公平的角度而言,运动员雪板脱落是无奈的事情,如果因此而强行判罚运动员DNF(不得分),未免过于武断,有失公允。原有的旧版国际评分规则中允许运动员在雪板脱落后重新穿板滑行是比较人性的判罚。
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运动员滑出赛道,都应该允许运动员返回重新继续滑行,否则,运动员就失去了参赛的机会。
4.1.1 2012版国际评分规则部分内容的调整,相对于旧版国际评分规则更加合理和公平。
4.1.2 2012版本雪上技巧国际评分规则对“7o”动作的简化处理,将有利于裁判员进行判罚。
4.1.32012本雪上技巧国际评分规则仍然没有解决“双重扣分”所导致的负分现象。
[1]门传胜.再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时钟法”判罚标准[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15.
[2]门传胜,孙立平.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时钟法”判罚标准的商榷[J].辽宁体育科技,2004(4):46-47.
[3]龙春生,戈炳珠.自由滑雪评分总则裁判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45-48.
[5]王石安.雪上技巧简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冰雪专刊.2002(22):65.
[6]王旭,王鹏程.国际自由式滑雪裁判员培训综述[J].冰雪运动,2004(10):5-7.
本文对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赛进行了详细介绍,利用6讯道高清箱载EFP现场节目制作系统完成比赛全程录制任务,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方案来探讨转播雪上技巧项目时各机位如何布置。
自由式滑雪始于20世纪初,雪上技巧是在陡坡上设置一系列雪包并在其上完成回旋动作、空中动作以及滑降速度的比赛,在这些雪包中间有2个跳台。
高清箱载EFP现场节目制作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灵活,调整简单、直观,可以化整为零、方便快捷分散运输的特点,因此该项目采用此套系统录制。
节目现场通过运用多机位同时拍摄,现场即时编辑、声音合成及传送等多种电视技术手段和设备来完成录制。现场的录制形式、工作组人员分工、各种设备连接配置、摄像机位设置、镜头间切换、声音合成等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展开。本文重点介绍利用箱载EFP设备现场录制雪上技巧比赛的方案。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主要是运动员借助陡坡向下滑行的惯性,在设置好的跳台上进行两次不同技巧跳跃的比赛。
录制体育赛事,如同直播一样,必须一次完成无法重复,因此各机位的设置和镜头的使用对于录制方案尤为重要。机位与被摄运动员的关系是否合理,是决定画面构图、视角转换等流畅程度的关键。摄像机与人眼的视角存在较大差异,人眼视角较宽,而广角镜相对窄很多。现场录制是在多台摄像机的视频输出信号间进行切换,连续的电视图像由不同机位摄像机输出信号集合而成。因此要求所有摄像机的工作状态及性能尽可能保持一致,否则会产生环境或者人物一致性的差异。
在使用摄像机前必须仔细调整,不仅是调白、黑平衡、主黑电平,伽马校正更为重要,主要原则是以人的肤色为准。在日常节目制作中,可能更多地注重设备的自动调整功能,而忽略了手动细调。其实应该更多地运用自动调整和手动细调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拍摄的画面更加通透、清晰、更有层次感。
体育赛事的录制方案与比赛场地密切相关,而机位的设置对方案选择起决定作用。下面介绍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赛场地的机位设置和镜头选用情况。
如图1所示。除3号机外的其他机器均架设在由积雪堆积而成的2米×2米的高台上。1号机位于运动员出发点附近,2号机和4号机分别位于滑行区域的上半程和下半程附近,3号机设置在与跳台平行的位置,5号机在着陆滑行区,6号机位于3米平台上。
1号机只要拍摄滑行前做准备的选手,运动员开始滑行后由2号机、3号机、4号机进行跟拍选手腾空及滑行,5号机摄录选手回旋动作完成后着陆滑行过程,并负责选手跟踪采访,位于高台上的6号机负责大全景拍摄。由于赛道较长,3号机位置设定是比赛的关键,只有衔接好坡上机位和坡下机位,才能保证赛事的连贯性。同时,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使用分段评分法,选手的技术性转动、速度和空中技术动作难度程度是这场比赛的重点。因此重放慢动作要选择运动员滑行出台口、腾空到落地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慢动作应该由3号机、4号机和6号机拍摄的画面组成。
1号机抓拍运动员出发,2、3号机跟拍运动员滑行出跳台1、腾空直至落地全过程,5号机跟拍着陆滑行画面,然后接6号机大全景镜头。慢动作重放,3号机从选手跃出跳台口1到落地的整个过程。6号机稍小全景从选手出跳台口2到落地。6号机位要在大全景和稍小全景之间推拉。此方案的优势在于选手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都由3号机完成,视觉上非常连贯。
(2)当运动员滑行至跳台1时,切换2号机,2号机跟随运动员滑行腾空跃出2号跳台口,如图3所示。
(3)切换4号机,4号机跟随运动员拍摄从跃出台口完成腾空动作至着陆过程,如图4所示。
(5)慢动作回放主要取3号机和6号机两组镜头完成,分别是3号机拍摄的出台口至着陆画面,以及6号机小全景拍摄运动员从出台口到着陆整个过程的动作完成情况。
通过全体转播人员的共同努力,2011-2012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比赛的雪上技巧比赛顺利录制完成。无论是信号质量、画面构图、镜头的衔接、慢动作回放等转播质量都达到和接近世界水平,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随着2015年北京申请冬奥会,冰雪运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也是具有冲击金牌实力的项目,但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却频频出现失误无缘奖牌。文章将从竞技能力、制胜因素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等方面探析失利原因,借此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依据。
1.文献资料法。通过论文数据库检索,以竞技能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为关键词查阅大量权威性竞走方面的研究文献,对以往研究者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以探析索契冬奥会中国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失利因素。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所以技能和心理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体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较小。运动员优秀成绩的取得主要靠自身技术的发挥和心理状态的控制。运动员仅有良好的技术是不够的,如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重大比赛时则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失常的表现。
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对于本次冬奥会空中技巧比赛来说,我国运动员出现失误的原因更倾向于心理状态方面。一方面,第二位出场的库什尼尔的出色表现给中国选手制造了很大的压力,齐广璞只能选择和他相同的动作,才有可能冲击金牌,可惜在落地时失误摔倒。另一方面,自韩晓鹏雪上项目获得首枚金牌后,人们便期望本次比赛能在此夺金,这种心理压力无形中影响了运动员比赛的技术发挥。在自身技术方面,齐广璞在决赛第一、第二轮的排名有能力冲击金牌,但在各种压力之下没有完成预定动作,出现失误。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肖天曾表示,我多选手在最后这一跳还是不够坚定,导致运动员在做动作的时候就容易造成失误。
中国运动员在自身技术方面,虽具有夺冠的能力但在不稳定性上稍显不足。运动员在难度的挑战和练习次数上的积累不够,本次冬奥会齐广璞使用的难度系数达到5.0但其在本赛季比赛中仅尝试过1次,并且没有成功。可见,我国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的自身技术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在比赛中状态发挥不稳定。想要超过别国还需要更多的训练与比赛获得的经验。依据新的规则,运动员既需要提高难度系数又要保证稳定性。
不同项群项目所需主要竞技能力作用。对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来说技能和心理占决定性作用,体能占重要作用而战术能力和运动智能仅占基础作用。在本次比赛中运动员的失误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联系较少。
自由式滑雪的制胜要素表现为:稳、难、准、美,各个要素既互为制约关系,又互为促进关系,任何一个要素发挥不当就会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难”:即难度系数。动作难度是与完成质量是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动作难度会伴随着动作完成质量的下降。从历届冬奥会空中技巧比赛成绩来看,使用难度最大的选手并不一定会获得金牌。索契冬奥会中齐广璞使用难度系数5.0,但他的起跳不是很充分,从而导致空中时他一直在做收的动作,重心没有保持好,落地时出现失误,没有把握好着陆的稳定性,最后排名第四无缘奖牌。可见,虽然齐广璞做到了“难”,但没有把握好“稳、准、美”。
对于本次比赛来说第二位出场的库什尼尔的出色发挥给中国选手制造了很大的压力,齐广璞只能选择和库什尼尔相同的动作,才有可能冲击金牌,可惜在落地时失误摔倒。
在竞技状态方面,我国运动员在本次比赛出现失误,以齐广璞为例其最后一跳不够坚决,起跳不是很充分,导致空中动作没有完美的展现,最后落地重心没有把握好导致摔倒。这其中存在自身技术原因但心理因素野战一定成分。场地雪质条件是空中技巧选手临场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索契赛场的雪质相较于我国训练基地的雪质更软、更滑,这对于我国选手是不利因素。
在空中技巧这样的项目上,裁判评分情况会因个人对于竞赛规则的理解,对运动员以往印象、以及平衡考虑地区、政治等因素而出现偏差。雪上项目在中国中国开展的历史较短、优秀运动员储备不足,相应的可以作为奥运会裁判的人数甚少。另外,本次比赛白俄罗斯虽没有裁判,但究其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白俄罗斯选手便在索契享受到了东道主待遇,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我国并不具备地利、人和。
在本次索契冬奥会之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是两跳成绩相加得出总成绩,而新规则改变后,运动员最终排名会仅凭决赛跳成绩而定,前一轮并不影响下轮比赛成绩。新规对于中国集团优势受到影响使排名偶然性增加。
竞技能力各个要素并非孤立,它们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比赛成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技能和心理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若运动员仅有良好的技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重大比赛时则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失常的表现。
制胜要素间相互约束,运动员应注意木桶原则,比赛中应依据自身情况平衡各个要素。对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动作难度加大会伴随着质量的下降。如果齐广璞也和第二名选手一样选择较低的难度也许会获得奖牌,但这对中国队再夺金牌的愿望不符。所以在各个相互制约的因素中我们可以依据现实意义做出选择性的偏向。
在影响运动成绩因素中可控性最大的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应在考虑比他对手以及裁判因素的同时更好的让自己在比赛中有良好的表现。
[1] 戈炳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探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刘维娜,季浏,WATSONⅡJACK C.体育运动领域流畅状态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9(11).
[3] 王振,韩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08(1).
[4] 马毅,郑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备战2006年目备战冬奥会综合攻关研究[J].体育科学,2007(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集技术性、危险性于一身的高水平雪上竞技运动项目,同时又有很高的表演性和观赏性,高难且华丽的技术动作是这个项目特有的魅力。该项目对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无论训练还是比赛,始终有很高的危险系数,同时随着难度系数增高,危险系数也会显著增大。运动员在运动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甚至造成损伤或意外。通过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以及疲劳后的恢复状况,可以使损伤和危险降到最低,同时也是提高成绩的理论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子运动员在2015年夏训期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等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情况和恢复情况,并及时向教练员反馈,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情况调整相应的训练计划,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高运动员夏训的训练效果,为冬训打好体能和技术基础。
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国家队训练基地的2015夏训期间10名男子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在26.34±2.76岁,均为国际运动健将。
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子运动员在2015年夏训期间,每半个月采血1次,采集日期为:7月11日、7月26日、8月8日、8月22日、9月5日、9月19,共计采集6次,均为指尖采血,每次采血时间在清晨6:30~7:30。测试指标为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采用Reflotron Plus-全血干式生化分析仪(德国)进行测定。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夏训监测期间男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均值在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六次监测的时候略高于正常值上限。第三次监测的数据标准差最大,表明个体差异较大,机能状况存在差异性。血尿素均值都没有超过正常值上限,表明大部分男运动员的蛋白质代谢平衡相对稳定,整体上看,运动员对运动量的适应状况较好。血清肌酸激酶均值只有在第三次监测时处于正常范围内,且接近正常范围上限。由于血清肌酸激酶个体差异性较大,需具体分析,同时提示,在夏训期间,由于运动负荷强度的变化,机体对运动负荷强度适应情况,不同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异。
个别男运动员在夏训监测期间的血液指标波动较大或超出正常范围。图1是郭某某、王某某、刘某某(1)3名运动员血红蛋白值的变化图,这3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在监测期间有明显下降且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图2是王某某、吴某某、刘某某(2)、周某4名运动员血尿素值的变化图,这4名运动员的血尿素值在监测期间都曾超过正常值上限。图3是王某某、吴某某2名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值的变化图,这2名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值始终高于正常值上限。
运动员王某某在各项监测指标中均有些许问题,需要结合各项监测指标以及实际情况进行个人分析。运动员吴某某在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两项指标上出现些许问题,需要各项监测指标相互结合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人分析。
血红蛋白(Hb),俗称血红素,是红细胞中一种含铁的蛋白质,是氧转运环节的核心物质,其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可作为判定身体机能状况好坏的指标。一般认为男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范围是120~160g/L。血红蛋白含量高,其结合的氧量多,但不能认为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越好。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夏训期间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水平略高于正常值上线或在正常值上线附近。从监测期的整体水平来看,大部分男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均在正常值范围或略高于正常值,Hb值处于正常值中上水平时,说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氧转运系统的能力较高,有利于其有氧工作能力的发挥,即使存在对训练负荷的不适,也能很好促进机体运动训练后的恢复。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郭某某、王某某、刘某某(1)在2015年8月8日第三次监测中Hb值虽处在正常值范围,但有大幅度下降,在随后监测中有回升,这个现象可能是运动员在某段时期膳食不平衡或对施加的运动负荷不适应所导致。调查发现,王某某和刘某某(1)是由于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膳食摄入不平衡,随后的几次监测结果也显示出这两名运动员的Hb值不稳定,尤其王某某的监测结果存在浮动。而郭某某则是对运动负荷不适应,引起血红蛋白一时性下降,经过休息后Hb值逐渐回升,说明郭某某虽然对训练负荷的不适,但状态恢复得较好。
血尿素(Bu),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分子内氨基的代谢产物,能反应机体在运动时蛋白质代谢的状况。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代谢处于平衡状态,但训练过后会使运动员体内蛋白质代谢保持较高的水平,此时运动员的Bu值会处于正常范围的上限或略超出正常范围。通常认为Bu值保持在8.3mmoL/L以下为最佳。有诸多因素会导致Bu值升高,例如高蛋白饮食,睡眠不足,饮食不当,外伤等。因此,在用血尿素评价训练负荷时,也要结合日常生活,排除非训练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才能使结果更准确。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夏训期间大部分男运动员Bu值均在正常范围中。说明运动员体内的氨基代谢水平正常,运动负荷安排相对合理,运动员对运动负荷可以适应。
从图2中的个体的角度来看,王某某在2015年7月11日第一次监测的Bu值为8。87mmol/L;吴某某、周某在2015年7月26日第二次监测的Bu值均为8.67mmol/L;刘某某(2)在2015年8月8日第三次监测的Bu值为8.54mmol/L,均超过了最佳值8.3mmol/L。经过调查,由于这几人在监测期间有失眠、饮食不规律等情况,从而导致血尿素值略高于最佳值,并非是因为对运动负荷不适所致的血尿素值严重超标,经过相应的调整,在随后的监测中,各运动员的血尿素值均已恢复正常。
3.3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运动员2015夏训血清肌酸激酶变化的分析
肌酸激酶(CK),CK是短时间内激烈运动时能量补充和ATP恢复反应的催化酶,与运动前和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有着密切关系,CK是细胞内酶,血液中含量很少,大强度训练或力量训练会导致肌肉为损伤,肌细胞膜破损,肌细胞内的CK释放入血,引起血液CK浓度增加。但CK的个体差异较大,监控中尽量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夏训期男运动员血清CK的平均值只有在第三次监测的时候处于正常值。其中未参加出国集训的运动员CK值超出正常值范围,经过调查,并没有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的状况,说明虽然大负荷训练使CK值出现偏高的情况,但运动员主观上并没有感觉训练任务繁重,已经适应了训练负荷。
值得注意的是图3中王某某、吴某某2名运动员在所有测试中,CK值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经过仔细观察这两名运动员训练中的训练状态,并没有出现与测试结果对应的过度疲劳以及训练不适的状况,并且其他指标可以恢复正常范围。由此可推断两名运动员CK值过高的情况是因为非训练因素如饮食、睡眠或骨骼肌微损伤等因素导致的,研究发现,饮食睡眠不好使机体恢复欠佳的现象是这两名运动员CK值偏高的主要原因。
3.4.1对王某某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个人分析从表2中可以发现,王某某血红蛋白值有些下降,存在一定的波动,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血尿素值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虽然血清肌酸激酶一直高于正常范围,但是相对稳定,波动频率并不剧烈,数据离散程度并不大,并且经过对王某某的个人关注并没发现有过度疲劳以及训练不适等状况。这说明王某某训练后有疲劳现象,但恢复状态良好可以适应训练负荷,同时经过调查发现王某某睡眠和饮食在监测期间有不规律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各项指标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4.2对吴某某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个人分析从表3中可以发现,吴某某的血红蛋白值略高于正常范围,这表示他的氧转运系统较好,有氧工作能力较好,有助于疲劳后的恢复。血尿素出现一次偏高的情况,但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表明其蛋白质代谢基本平衡。只有血清肌酸激酶值高出正常范围,其值略有波动,但是经过对吴某某训练的仔细观察并没发现有过度疲劳以及训练不适等状况出现。可以推断出血清肌酸激酶值过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运动强度较大,但机体还是能够基本适应,说明运动负荷对于其本人基本适宜。但是7月26日测试,无论是血尿素,还是磷酸肌酸激酶都处于较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的上线,说明前两周的运动负荷较大,存在一定疲劳的累积。
(1)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子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总体身体机能、生理状态相对较好,说明运动动员对该阶段的运动负荷较为适应,饮食营养也较丰富,能够满足运动的消耗。
(2)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子个别运动员的血液指标波动较大或超出正常范围,尤其在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这两个指标较为明显,结合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的安排,教练员的反馈,以及运动员主诉的饮食和睡眠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推测该运动员对训练强度和负荷出现了不适应。
(3)引起部分运动员血液指标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日常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使得运动员训练后恢复不充分而且有疲劳积累,从而导致血液指标大幅度波动或超标。
(1)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男子个别运动员应根据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运动员训练表现及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的不同,教练员应采用区别对待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负荷调整,才能更好地使不同状态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运动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2)应加强运动员在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管理,定期对训练进行观察并记录,对运动员做多指标监测,以及访谈。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和机体恢复情况,防止单一指标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3)对于日常生活不规律的运动员应该时常监督。比如饮食不规律的运动员,增强其合理饮食的意识,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取高质蛋白质,若有必要可适当增加相关营养补剂。
专项技术训练包括水池跳台训练(以下简称水池训练)和雪上跳台训练(以下简称雪上训练),是指助滑道选择起点――助滑――上台起跳――空中――着陆(着水)的全过程。专项技术训练内容是指水池训练和雪上训练的动作和跳次。
研究依据备战的比赛动作,将运动员分2组,1组徐囡囡、李妮娜、王姣;2组刘丽丽、郭心心。比赛动作是结合我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来选择的。
2.1水池阶段专项技术训练内容安排的研究第一组运动员的训练动作:基础动作比(直体后空翻)、bF(后空翻360o)、bLT(直体后空翻接团身后空翻)、bLL(直体后空翻两周);准备难度动作bdF(后空翻720o)、bLF(直体后空翻接360o)、bFT(后空翻360o接团身)、bdFT(后空翻720o接团身)、bdFL(后空翻720o接直体);高难动作bFF(后空翻360o接360o)、bFdF(后空翻360o接720o)、bdFF(后空翻720o接360o)、bLDF(直体后空翻接720o)。跳次分配比例见图1。从3组动作的比例差别看,并不利于快速有效地掌握高难动作,具体分析如下:
1)基础动作此时期的训练任务是适应雪台。由于bLT和bLL动作作用相同,从难度系数看,应选难度系数低并且对进一步发展三周台难度动作起准备作用的bLT动作。
2)准备难度动作跳次比例还应增大,就现有准备难度动作比例分析,bdF和bLF动作占准备难度动作总跳次的83%以上,徐囡囡甚至达到93%(图2),这有利于掌握比赛动作。因为bLF动作难度不大,起跳较容易控制,并且着陆前是转体技术,所以既可以训练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又有利于掌握比赛动作的着陆技术。特别是bdF动作,它是掌bdFF动作的准备难度动作,对bdFF动作的起跳和第一周转体技术的掌握起最积极有利的作用。
3)此阶段运动员已经掌握bFF和bFdF动作,只有bdFF动作是需要学习的动作,作为储备动作的bLdF动作此阶段也应该适当进行练习,这需训练中比赛动作的比例增大。
第二组运动员的训练动作:基础动作bL、bF、bLL;准备难度动作bLT、bLF、bFF、bFT;高难动作bLTT(直体后空翻接团身接团身)、bLTF(直体后空翻接团身接360o)、bLFF(直体后空翻接360o接360o)、bFFF(后空翻360o接360o接360o)、bFdF。动作跳次的比例见图3。分析如下:
首先,郭心心bLL动作跳次为110跳,几乎是刘丽丽(57跳)的2倍,由于比赛动作主要是在三周台上,bLL动作对此组动作技术形成作用极其微小。所以此动作在这种难度组合的训练中不宜选用。
其次,动作的选取合理,因为bLT是bLTT和bLTF的准备难度动作,bLF是bLFF的准备难度动作,bFF是bFFF和bFdF的准备难度动作,它们对比赛动作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因为三周台危险性大,无论是水池还是雪上,一旦出现危险,其后果就较为严重,要过渡到三周台,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准备难度动作比例大是合理的。
最后,储备动作bFdF比赛使用机率较小,同时造成运动员过多的信息承载,影响掌握其它比赛动作。另一储备动作bFFF相对于bFdF动作是以增多空翻周数来增加难度的,难度系数大,其动作的360o转体技术相对720o转体技术较为简单,可以充分发挥以难取胜的优势。而且bFFF动作在比赛中使用,一旦成功,制胜的把握较大。图3中比赛动作所占比例较大,但从比赛动作分配比例看,两周的bFdF动作占整组比赛动作跳次的60%左右(图4),这使三周比赛动作的实际比例降至11%和8%。这样看来,此种比例分配有些主次颠倒了。
2.2雪上阶段专项技术训练内容安排的研究第一组运动员的训练动作:基础动作bL、bF、bLT、bLL;准备难度动作bLF;高难动作bFF、bFdF、bdFF、bLdF。动作跳次分配比例见图5。基础动作跳次所占比例最大,除王姣准备难度动作比例大于比赛动作比例外,其他两人比赛动作比例大于准备难度动作比例。准备难度动作只选bLF动作,比赛动作以bFF、bFdF动作训练为主。从掌握比赛动作的角度分析,bLT和bLL动作的主要作用是适应雪台,重点是测速和着陆,对掌握比赛动作作用小,所以应选择难度系数低,而且对发展三周动作有利的bLT动作。而同在二周台上的准备难度动作bLF兼有测速,练习起跳、空中知觉、着陆的作用。所以应增加bLF动作的训练跳次,才更为合理。另外应增加bFF动作的跳次,因为bFF本身即是比赛动作,起跳和着陆技术都与转体技术有关,对bFdF动作的掌握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应该增加准备难度动作和比赛动作的跳次。
第二组运动员的训练动作:基础动作bL、bP、bLL;准备难度动作bLT、bLF、bFF;比赛动作bLTT、bLTF、bLFF、bFdF(储备动作)。动作跳次分配比例见图6。准备难度动作比例最大,比赛动作仅占4%和3%。此时期准备难度动作比例大是合理的。因为bLT、bLF、bFF动作既可适应雪台,又有利于比赛动作掌握。而郭心心比刘丽丽基础动作比例大,主要是bLL
动作多跳了118跳,这就影响了郭心心做三周动作的时间和跳次,所以bLL动作不应选用;再者比赛动作比例少,主要因为三周动作危险性大,没有足够的把握,教练员和运动员都不能贸然做三周动作,这也说明应增加准备难度动作的跳次。
2.3水池阶段与雪上阶段专项技术训练内容安排分析第一组运动员的动作成功率和跳次情况见表1。从跳次和成功率看,bdFF动作作为比赛动作无疑需要大量的跳次积累,才能达到熟练运用。bFF和bFdF动作,水池训练完全成功率在72%―83%之间,着陆成功率在87%~97%之间;雪上训练完全成功率除王姣bFdF动作为13%外,其他人在44%~61%之间;着陆成功率除王姣bFdF动作为44%外,其他人在60%~82%之间;全年训练中动作跳次,bFF动作在393-740之间,bFdF动作在312~448之间,尽管在跳次数量上较多,但动作的完成质量不高,要想雪上比赛取得好成绩,还应增加训练的跳次。bLT动作主要是为了适应跳台和练习着陆,其跳次在226~558之间,与其承担的任务相比跳次过多。bLF动作此时期已经完成了掌握比赛动作的任务,雪上训练完全成功率在62~77%之间,着陆成功率在75%~85%之间,跳次在269~662之间,动作完成质量较高,在下一年训练中此动作跳次可以相应减少。
第二组运动员的动作成功率和跳次情况见表2。从全年训练中各动作的总跳次看,除刘丽丽bLTF动作做88跳外,其它动作均在50跳以下,做为比赛动作跳次的积累量是远远不够的。而这些动作的成功率,除bLTF动作水池训练完全成功率分别为66%和83%之外,其它动作的完全成功率均在60%以下,动作完成质量较差。雪上训练刘丽丽bLTF动作的完全成功率只有22%,着陆成功率为53%,郭心心bLTF动作的完全成功率仅有27%,着陆成功率为47%,这些表明要熟练运用比赛动作,增加比赛动作跳次刻不容缓。准备难度动作bLT、bLF、bFF全年训练跳次在384~682之间,除bLT动作雪上训练完全成功率分别为61%和64%之外,其它动作雪上训练完全成功率均在55%以下,这说明动作完成质量较低,但这些动作除郭心心的bFF动作雪上训练的着陆成功率为31%外,其它动作均在78%以上,着陆的稳定性较高。要提高这些准备难度动作的质量,就必须增加训练跳次。运动员各自带*号的动作是训练时应增加跳次的重点动作。
所以,此时期应增加准备难度动作和比赛动作的跳次。在水池训练中可以适当采用模拟比赛训练。
1)在奥运周期第三年及第四年的备战训练中,国家集训队女运动员均不宜使用bLL动作;刘丽丽和郭心心不宜选bFdF动作为储备动作。
2)在奥运周期第三年,第一组运动员应减少基础动作跳次,增加准备难度动作和比赛动作跳次。建议奥运周期第四年训练以比赛动作为主,相应减少准备难度动作跳次,只在训练恢复期和特殊任务训练课中练习基础动作。
入冬,想要撒欢玩的最佳选择似乎也只剩下滑雪了,终归一年当中能让你在雪地里寻找刺激和乐趣的也就那么几天。关乎滑雪,单板与双板还真是两码事。双板滑雪传统易掌握,且老少皆宜。单板滑雪起源虽晚,却兼具了冲浪和滑板运动的精髓,雪上画出的优美弧线、跳跃翻转时的挑战与刺激感,吸引着一众痴迷于极限运动的玩客。这两项运动都已列入冬季奥运会项目,我们不求运动员的专业水准,只为给生活增添些许新鲜与刺激,所以厚厚一叠的专业滑雪教程就先免去了。
初掌握单板滑雪虽要比双板难些,但是三天左右的时间就足以让你享受到在雪上冲浪的成就感,而且极易在此基础之上有所精进。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被这项运动的华丽与冒险吓退,跨过那道心理防卫,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挑战和冒险都如此简单。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在单板滑雪领域有所作为,一定得找到组织,跟着一众单板滑雪俱乐部里的票友们混,既省钱又能马上得要领,迅速和这项风靡世界的冬季滑雪运动搭上边。
在雪地平坦区域或者是缓坡(远离人群聚集区域)穿上雪板并且能够轻松自如地运用它。
首先要做的是,穿上你的滑雪板。之前将雪板置于雪地上,绑带朝下,以免雪板滑动,然后确认连接固定器和雪板的所有螺丝都已经拧紧。
接着,绑定前脚(左脚),如果你习惯于用右脚的话,则相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调节固定器较绑带固定器更容易掌握一些。先确认前脚的脚后跟固定到位,捆紧脚踝带,而后捆紧脚趾带。既保持紧实,还要舒适。前脚绑定后,起身,前脚上下反复移动滑雪板,感觉脚是否舒适且适应雪板。
「落叶飘的滑行轨迹如同一个Z字形,且像落叶飘落的样子,因此得名。这个动作也是初学者们学会的第一个有成就感的动作技巧。锻炼滑雪者在雪道上掌握滑行的方向,应对不同的坡度。在掌握「落叶飘之前,先要学会的是利用滑板前刃和后刃进行侧滑。
前刃侧滑,双脚固定于单板上,伸展双臂保持平衡,目视滑行方向,双腿微曲,利用脚趾控制单板前刃滑行,头部和上身朝向滑行方向,身体重心移动至控制主力的一只脚上,另一只脚随着一起滑行。
后刃侧滑,与前刃侧滑动作要领类似,但是利用脚后跟控制滑板的后刃,以控制滑行的方向与力度。
「落叶飘面山,采用前刃测滑,滑出一个大的滑行角度之后,转换身体重心和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转换方向时,一定要在身体重心回复至中心点时进行。面谷时,首先采用后刃侧滑,然后调整滑行方向。
在平坡,从一个点滑行到另一个点,是所有单板滑雪技巧的基础,也是在你走出缆车时经常要用到的技巧。前脚穿上滑雪板,后脚与雪板不固定,而后借助于后脚推雪的助力向前滑动。后脚启动在前,前脚腿部微曲,目视前方,保持身体的平衡。开始的时候,会有些不习惯,速度不宜过快,反复锻炼,随着技能的增长,逐渐加快滑行的速度。随时观察身边地势是否平坦,以免出现危险。
当你从斜坡滑下时,如果双脚都绑定于滑雪板上,想要重上斜坡就有点难度了。应对如此情形,需要你面向坡面,双膝弯曲,双手撑地,然后前移双臂,双腿伸直,脚撑地向上跃出,而后重复此动作,有点类似于青蛙利用后腿向前跳跃的动作。因为这个技巧需要耗费大量的臂力和腿力,比较适用于较短的坡面。
第一次学习单板滑雪的人士,还是要请滑雪教练或者其他滑友陪同。若要挑战自身从未尝试过的动作,也要有专业人士在前辅助。
中途休息时,不能停留于雪道中间或者是隐蔽不易看见的弯道处,以免影响他人滑行或被撞。一定要将固定器朝下,或者绑定安全牵引带,避免滑板溜走。
在掌握了基本的平地滑行技巧之后,学习这一技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次选用的场地是缓坡,仍然是前脚绑定滑板在前,后脚不固定。利用身体前倾产生向下滑行的动力。以脚趾控制前进的方向,后脚自然放在滑板两个固定器中间,利用身体重心的前移或后移控制滑行的速度。伸开双臂、目视前方以保证身体的平衡。想要停止时,身体重心后移,滑板打横停住。
冬季寒冷干燥,皮肤水份散失的很多,加上滑雪时形成的相对速度很大的冷风对皮肤的刺激和雪面上强烈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因此可选用一些具有抗紫外线效果较好的防水性散发的防晒霜。防晒霜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应每隔2小时就在暴露的皮肤上涂一次,切不可因为阴天就不涂,因为阴天紫外线依然很强烈。
分为高山鞋、越野鞋、跳台鞋和单板鞋等。高山鞋一般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外壳是由塑料或ABS注塑而成,较硬不易变形,内层由化纤织物和保温材料组成,鞋的踝关节角度和鞋的肥瘦等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具有保护功能。越野鞋一般分为尼龙和皮革制品,鞋腰矮软且轻便。跳台鞋一般是用皮革制成,鞋腰较高且前倾大,有利于跳跃和空中习行前倾姿势。
雪杖是滑雪时用来支撑前进、控制平衡、引导变向、支撑身体的。雪杖一般分为高山杖、越野杖和自由滑雪芭蕾杖。除跳台滑雪、空中技巧滑雪、单板滑雪外,其他项目都使用雪杖。雪杖是滑雪者控制重心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
滑雪服一般分为竞技服和旅游服。竞技服是根据比赛项目的特点而设计的,注重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旅游服主要是保暖、美观、舒适、实用。
滑雪服的颜色一般十分鲜艳,这不仅是从美观上考虑,更主要的是从安全方面着想。如果在高山上滑雪特别是在陡峭的山坡上,远离修建的滑雪场地易发生雪崩或迷失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鲜艳的服装就为寻找提供了良好的视觉。
分为高山镜、跳台镜、越野镜、自由镜等。由于雪地上阳光反射很厉害,加上滑行中冷风对眼睛的刺激很大,所以需要滑雪镜来保护滑雪者的眼睛。滑雪镜应具备以下几个功能:第一,防止冷风对眼睛的刺激;第二,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灼伤;第三,镜面不能起雾气;第四,跌倒后滑雪镜不应对脸部造成伤害。(注意:戴眼镜的滑雪者应选择镜框厚一点的滑雪镜,以便能将近视全部罩住。
固定器也叫上脱离器,是连接滑雪板和滑雪靴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对滑雪者的人身安全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现在的固定器都具有当运动员摔倒时能自动使雪鞋与滑雪板脱落的功能,达到保护运动员不受伤害的目的。固定器一般分为高山板固定器、跳台板固定器、越野板固定器、单板固定器等。除了越野板固定器外,其它固定器前后两部分,直接用螺丝固定在滑雪板上,前部固定器不可移动,后部固定器可沿滑雪板前后移动,以适应大小不同的滑雪靴。
滑雪板一般分为高山板、越野冬季两项板、跳台板、自由式板、单板等。高山板由多层结构组成,主要包括弹性反材、搞扭较往年盒形结构、板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底板、金属边刃等。在选择滑雪板的长度时,最长应以不超过本人手臂上举手腕部高度为限,最短不应短于胯部。选择长的浮雕雪板,使用起来速度快,稳定性好,短的滑雪板速度慢,易颤动,稳定性差。
有了完备的装备和用具,剩下的事情要看看各位的滑雪水平和胆量了。滑野雪一定要有非常丰富的雪场滑雪经验和比较过硬的滑雪技巧,野滑活动是不太适于初学者的。即使你在雪场已经滑得不错了,但是在野外滑雪,你也不能大意,因为野外天然的积雪没有任何人工的处理,雪况非常复杂,会因季节、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不同而改变。每种雪况都会给滑雪者相同的动作以不同的反馈,所以滑雪者针对每种雪质所使用的滑雪动作和技巧都不相同。
一般来说,气温越低,雪质越蓬松,要求滑雪者的野外滑雪技巧越高。气温越高,雪质越粘稠,摩擦力越大,就越接近滑雪场里的雪况。在气温零下10度的状态下,如果雪质太疏松,滑双板的朋友一旦脱。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