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路线

Route

联系谈球吧体育

lxtqbty

手机:13988889999
电话:020-66889888
QQ:88889999
邮箱:88889999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58号
滑雪常识

>>你的位置: 谈球吧体育 > 滑雪常识

谈球吧体育从本质上理解单板滑雪以及刻滑(22年2月1日“小小更新”一部分)

2023-08-07 22:45:57

  谈球吧体育对不起各位赏脸的看官!!!因为之前疫情的原因,就卡了一个雪季没去,然后这一年疫情又没好彻底,外加我个人犯懒,也就是说里外里2年没上雪道了QAQ,我自己都快想不起来细节怎么回事儿了,我得回忆回忆。更新有点难度,我没忘了这个帖子,我尽量,尽量早日开板更新一下,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另外,临时说说重心问题吧,因为最近朋友问了问我,我这方面跟他多说了说,就把跟他说的补充上来,不算正式更新。

  更新记录:1、2020年1月1号更新:踝关节控制与立刃。2、2020年1月4号更新:换刃(核心技巧)。3、2020年1月7号深夜更新:走刃、平衡、雪板。前两个章节非常核心,请尝试深刻理解。4、2020年1月15日更新:推坡(知道你们不需要但强迫症忍不了第一章一直空着)。5、2020年1月19日凌晨更新:前刃刻滑。6、2020年1月21日凌晨更新:这次更新不是原创的文章内容,是一个视频,我觉得非常非常非常好的视频,强烈推荐大家反复观看,每个技术阶段看都有更深的领悟和理解,非常形象的解释离心力的作用关系,以及直观的展示了正确的动作姿态,比巴巴的文字+图片强多了,非常适合初入刻滑和进阶的朋友。视频主角是平间合德,我心目中(也是大部人公认的)刻滑一哥,讲得非常透彻,非常实际,每一句话深刻理解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Chapter 7——滑行姿态细节之脚踝的屈伸与锁止(2020年1月1日更新)

  1、最主要的是给自己的写的。便于自己更好的理解刻滑。因为我是个工科男,凡事都爱从物理上、原理上问个为什么谈球吧体育,如果理解不了就无法更好的进步,自己心里也觉得不踏实。这篇文章就是梳理自己碎片化经验和成果的集合。顺便分享出来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2、是国内除了寥寥几个零散的集锦和炫技视频外,几乎没有可供系统了解学习的教程。大部分刻滑爱好者都是靠着四大天王的视频(都懂的)外加朋友间口口相传完成的初步学习。很多的疑惑都得不到解答,获取的经验也是来自某个朋友的片面经验。到了中后期,由于缺乏物理知识基础,也没有开放系统的教材和进阶,很多人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刻滑和自我学习进步。所以,本篇文章尝试从根本上帮助你理解刻滑,以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疑惑,在你知其所以然以后也可以迎刃而解,不在需要死板的一条条的经验式教导知识。

  3、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完善、补充和修正,把这篇文章打造成刻滑的基础启蒙书,能成为朋友间“你先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级别的入门基础。毕竟喜爱一个事物就希望它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而降低入门门槛,让它变得更加“友善”就是我能做的一点努力。

  ※最后强调一句:所有内容是基于本人的经验和理解得出的结论,以分享和抛砖引玉的心态为主,不是权威的、保证无误的教材。可能会出现技术性错误,望各位大拿不吝指正。文章以讨论进步为主,欢迎友善的指正,不欢迎出口成脏自以为是。

  官话定义:单板刻滑是单板滑雪中一种特殊的滑行姿态,其标志是较高的立刃角度,利用单板刃边切割雪面滑行。刻滑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板底的接雪面积,从而减小阻力以达到高速滑行的目的。

  大部分刻滑爱好者(包括我),其实更钟爱的是炫酷拉风的滑行姿态(比如擦屁摸地),而不是像专业竞技选手一样单纯的追求速度参与竞赛。所以本篇文章更多的倾向是如何更好的完成刻滑和更加美观的姿态,不是如何提高滑行速度。

  大部分新手都有这个疑惑:倒下去不会摔趴了起不来吗?是啥让你们又立回来的?

  答案:离心力。更严谨的说,是惯性,因为离心力是个想象出来的虚拟力,真正作用于你身体的是惯性。

  先做个简单的想象,运动员折返跑时变换方向的瞬间:(下面说的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不是废话,深刻的理解对你非常有帮助)

  如果运动员直体而不向后(往图左侧)倾倒会怎么样?直接pia向速度方向拍地上了(扑向图片右侧),因为脚下虽然急停了,但是巨大的惯性还带着身体往前推进,而脚下又锁死了,所以人的上身就拍出去了。

  那么,向后倾倒呢?急刹后脚下锁死,巨大的惯性把身体往前推,由于身体提前倾倒了,所以惯性会把身体“扶正”,扶正后惯性(动能)基本消耗殆尽,人也就能保持平衡立住了。实际上就是利用重力和惯性互相抵消的过程。足球运动员放弃追求急停的后仰跑刹车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该往后倒多少呢?这就是人体的肌肉和下意识的身体平衡了。倒多了,惯性不够大,你就真的仰面倒地上了,倒少了,惯性太大,扶正身体以后还有余量,就把你往前推趴下了。

  由于人类行走和跑步的频率非常高,所以肌肉已经有完成而成熟的记忆了,身体也知道如何应对,所以往往急停不会摔倒。可是滑雪不是,它属于你身体新接触的运动方式,肌肉和大脑并没有对应的经验。所以我们训练练习的过程就是培养肌肉和大脑记忆,从而达到控制身体完成平衡的目的。

  那么,在肌肉和大脑下意识完成记忆之前,我们该如何控制并引导我们的身体呢?我们如何一次次去修正这个倾倒幅度呢?这就是需要“科学”的地方了。想明白了,你会非常高效,想不明白只能靠身体一个角度一个角度的去试,去找“感觉”,这个进步的过程非常漫长而痛苦,越到后期越是。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倒而不摔,是因为重力与惯性(动能)抵消平衡。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重力和惯性的大小是怎么来的,如何控制这两个变量达到平衡?

  由2张图可以看出,不同倾倒姿态,虽然重力是恒定的(自身重量不变),但是没有获得支撑的(也就是支在雪板外面悬空的)那部分重力是变化的。换句话说,你可以控制重力分成2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板身内被板子和身体支撑抵消的重力分力。一个部分是板身以外,控制你倾倒平衡的重力分力(以下简称有效重力)。你可以通过调节倾倒幅度来达到调控重力平衡的目的。

  但是,惯性和重力一样是矢量,是有方向的。同样像重力一样,惯性也可以分解成2个部分,一个是和你速度方向一致的,相对“不影响平衡”作用的惯性分量。和垂直于你速度方向,决定你是否平衡,多少倾倒的惯性分量(以下简称有效惯性)。

  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猛打轮的时候,非常容易翻车。但是平缓的转弯就不会翻车。为什么?因为猛打轮,汽车的姿态改变了,惯性方向上的阻力突然增大(车子和轮胎“横过来”了),而惯性又没有快速减小,所以巨大的惯性强行推着汽车继续沿着初始方向前进,而车的“下盘”因为巨大的摩擦阻力无法跟上惯性快速向前移动(就像跑步时脚下急刹定在原地),而车的“上盘”没有那么大阻力所以还在往“前”冲,从而使得汽车发生了翻滚。如果是平缓的弯道,轮胎一直相对“竖着”于速度方向,可以滚动,所以惯性方向上阻力没有那么大,汽车的“上盘”和“下盘”速度差异也不会很大,汽车就不会发生翻滚。

  回到滑雪的场景,引用我自己的一张老图,我们也可以把惯性分解成顺着“车轮”方向(平行于板子),和横于“车轮”方向的两个分量。

  你的拐弯程度越剧烈(弯越小),方向变化越快(角速度越大),实际现有速度方向和你期望的速度方向分离越大(图中垂直于板的速度加大),你用以滑行的速度越小(图中平行于板的速度变小),把你甩出去(突突雪、搓出去坐屁墩)的力越大。你就摔了。

  说白了,你就那么点动能(速度),要分配给往前走和搓出去两个方向。一个多另外一个就少。你弯拐得太急了,速度方向“来不及”跟上你的前进方向,分给前进方向的速度太小了,同时溢出的那部分力量又分给了顶着你板底,把你横着搓出去的方向,你就倒了/飞了(这段话非常不严谨,只是为了通俗易懂,不要深究,尝试想象和理解就可以了)。这就是转弯半径的意义(一个圆的弧度是由其半径决定的,所以用转弯半径衡量一个弯道的剧烈程度)。

  上述是动能恒定情况下,动能分配的问题。而动能的总量是由速度决定的。你20公里/小时的速度全给了垂直方向的惯性,也没100公里/小时分一半出来来的猛烈。

  所以,我们想要控制有效惯性大小,有2个变量可以操作,一是速度大小,二是转弯半径。越急的弯,方向变化越大,影响平衡的有效惯性越大。越缓的弯,角速度越慢,影响平衡的有效惯性就越少。而有效惯性是总惯性的一部分,速度越大,总惯性越大,有效惯性也会越大。

  综上所述,其实刻滑的技术本质就是重心、速度和回转半径之间的平衡。别看各种技术动作和技巧千千万,说到底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三个重要变量的平衡(当然还有一些技术动作是为了美观而不是平衡)。

  本来推坡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教程里,但是考虑到部分朋友分享给新手朋友的一条龙式服务便利性,外加提供更多的案例便于理解原理,所以,会涉及一部分基础动作知识,但不会大篇幅的进行讲解。

  推坡,分前刃推坡和后刃推坡。前刃就是面朝山顶,朝山下,板子横过来(相对滚落线垂直,滚落线就是山顶扔个球,自然滚落下山走过的路线)。后刃反之,脸冲山下,冲山上。不论前刃后刃,实际上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老规矩,先上图说物理本质。

  看着复杂,推坡说到底很简单。你板子横过来,板刃在雪上刮,保证了阻力够大速度不会太快。重力会把你往山下拖动。但是由于存在力矩(不理解可以不用理解),你人会在往下滑动的时候,也向山下倾倒(理解为有个往山下翻滚的趋势就额可以),为了不真的翻下山去,人需要“往后靠”(后刃是往后仰/坐一些,前刃是往前跪一些),用以抵消这个力矩。但是往下滚,和往后靠,要保持平衡。如果往后靠少了,身体前倾,板子前方的刃(前方的刃不是前刃,后刃推坡时是前刃,前刃推坡时是后刃,总之就是更靠近山下那个刃边)会接触到雪,由于你整体有向前移动的趋势,板子前方的刃触雪又导致阻力过大,你上身还在往前移动,脚底下已经卡主停了,整个人就会以卡的刃为旋转中心“向前翻滚”起来。具体体现就是你就会无法控制的往山下方向拍到雪上,这就是俗称的卡刃,摔起来比较疼,所以切记务必抬起板子前方的刃。

  反之,倾倒过多了,本来没有那么大向下翻滚的趋势,你矫枉过正了,就会一往后坐雪上或者前刃一膝盖跪雪上。

  有。多用脚腕和膝盖控制幅度,少整体倾倒。整体倾倒由于体量太大,新手难以微操,不小心就过头了。在保证基本站住的情况下,后刃通过勾/放脚尖的动作,前刃通过屈/直膝的动作,可以有效控制速度和平衡。

  换刃应该是初学者最关心的环节,大部分人的一道门槛都在这里。由于类似的各种视频、文章已经很多了,不做非常细致和大篇幅的讲解,只简明扼要的说一下我认为最高效的几个控制关键。首先,老规矩,灵魂画手要给你们画清楚换刃的时候,板子是怎么在雪面运动的。

  如图一所示:对于新手来说这就是一个缓慢的换刃过程,板子慢慢旋转,逐渐从后刃推坡(也就是背山,后背冲山顶,面向山下),旋转成直板,然后再旋转成前刃推坡(也就是面山,面向山顶,背冲山下)

  这里就出现了大部分新手的致命问题。在5个阶段中,第2阶段开始,尤其到第3阶段,由于板子越来越直,板刃提供的阻力越来越小,雪板开始加速。新手又畏惧速度,胆小害怕,下意识向后躲(所有人跑步快撞墙了都会往后仰),重心越来越靠后,重心靠后又导致速度越加越快,形成恶性循环(这个循环很快,也就3-5秒)。在这个过程中,新手会发现板子逐渐“卡住”不动,不能继续旋转了,僵停在直板状态附近一直加速到最后就摔了。偶尔使劲浑身一拧,能换成前刃,有的时候浑身使劲,也转不过来,就直接摔到地上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没从根本上理解换刃的技巧。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换刃,或者说自如的换刃,不是雪板的旋转。而是板尾的扫动:

  想象着,板头是一个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不会左右移动)的质点(轴心),板头只会一路垂直的往山下滑,板尾不停左右摆动(像跟别人say no时摇手指一样)。

  板子就像一条在雪道上往下游的鱼,鱼头相对恒定不动,只会往下走,鱼身和鱼尾不停摆动。当摆动到后刃在后,前刃在前时,就把前刃抬起,作后刃推坡的状态。当摆动到后刃在前(靠近山下),前刃在后(靠近山顶)时,就把后刃抬起,作前刃推坡的状态。循环往复,前刃后刃轮流推坡扫雪,基本就是最基础的换刃了。

  所以,在了解了雪板实际上是如何运动了以后,你们就会明白:换刃,是以板头为轴心,板身往复摆动,前后刃交替扫雪(推坡)的连续过程。

  在明白了核心机制以后,问题就来了。在直板时,当你重心在前脚(板头那只脚),全身重量压在前脚时,你的后脚(板尾脚)是灵活自由的,因为后脚没有重量压在上面,不承担体重所以移动也不会导致身体失衡,而前脚因为重量压在上面,所以相对固定稳定。这样,就能以前脚作为轴心支点,后脚控制板尾来回摆动。

  直板时,阻力变小,速度变快,新手害怕,往后“躲”。重心全部压在后脚。这时,前脚其实是灵活的,后脚因为被重量压死,像钉在地上的轴心。这时无论你上身或其他关节再怎么努力,再怎么用力,也是无法旋转的(高手另说,这里就谈论新手)。就像你没法以指甲盖为圆心摇摆指关节,只能以指关节为圆心摇摆指甲盖一样。

  所以,想学好换刃第一件事,也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一件事就是学会控制重心。学会把重心相对靠前。这里提一下,好多人会有一种错觉,重心前压以后,整个人会翻下山。

  其实想多了。做到这样太难了。这可是平花动作。你想做成这样还得专门且练呢。你就是再努力,也翻不下去(新手雪道坡度一般不超过15°,看着陡其实很平缓)。

  关于后脚的摆动再给一些相对直观的描述和想象范本:当你直板想切到后刃时,翘起脚尖,拿脚跟狠狠的蹬雪板,想象自己鞋跟踩了狗屎,拿脚后跟使劲往前蹬,往前蹭的感觉。当你直板想切到前刃时,反过来,踮起脚跟,拿脚尖狠狠的蹬雪板,就像短跑运动员(博尔特)在起跑器上,起跑时拿脚尖狠狠蹬地的感觉。

  总结:大胆的重心前压,把重量放在前脚,以前脚为轴心,后脚来回摆动。你会发现换刃简直不能再轻松了。

  走刃这一章节可以说是最核心的章节之一了,没想好怎么写,我逐渐写完逐渐完善。如果发现只有一半,或者表述的不够清楚不要着急。

  走刃的具体肢体动作,技巧要领,这里反而不做太多的介绍,这里要介绍的核心是,什么是走刃,你是如何转弯的,物理上怎么理解。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普通的换刃S型滑行,是板尾扫动带动的前后刃搓雪(也可理解为推坡、扫雪),模拟的S型下山,你拐弯原因是雪板斜着推坡/扫雪,导致的左右横移。实际上细细的拆开看,不是S型,而是Z型:

  你的滑行实际上是由一段一段的斜着扫雪漂移组合而成的。哪怕你不停的转动板子,调整角度,你也是在“模拟”转弯曲线,而不是真的以某段弧度进行S滑行。说到底,原因就是,你滑行的方向是由一段段推坡组成的,是刃边推雪完成的(刃边从雪面刮过)。

  而走刃,则是利用板刃自身的弧度,切过雪面,由于板刃是弧度的,所以顺着板刃的方向往前切雪滑行,切出来的路径也是弧度的。

  想象一下,你现在有一张弯曲的信用卡,把弯曲信用卡垂直放在雪面上,往前方轻推,信用卡不会直着向前走,而是会走一个大概冲着前方的弧线。

  这就是最简化的走刃模型。板刃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扫雪(刮过雪面)式的横移或者斜移,板子整体的运动方向是沿着板刃弧度前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板刃由于重力,会切开平整的雪面,切出一道“沟壑”,这道沟壑就像装修时墙上开的线槽一样,形成一个雪槽。这个雪槽就是你运动的轨迹。雪槽这个概念非常非常重要,请尽可能的理解并想象,在后面的章节中这一点会反复提及,雪槽的各项属性与滑行息息相关!

  基础概念了解后,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雪板的板型:(**以下部分为选修课,比较难以想象,可以跳过,但是理解了会对滑行认识更加深刻**)

  雪板一般都是camber板型,也称之为正拱。公园/平花很多板型是rocker,也称之为反拱。还有少量的纯平板型flat,以及少量的camber+rocker复合板型。这里就介绍一下最常用的。

  可以看到,大部分人的camber板型,板腰中心是拱起的,板头板尾直接接雪。那么问题来了,这种W型的板子,在垂直雪面立起来的时候,是如何拐出C字弯的?

  1、施压弯曲。在W型板子被人体重量带来的惯性挤压蹬踏时,板子会弯曲。平常人体直立不明显,但是人体倾倒后,板子立了起来,板底没有地面支撑,就会发生弯曲。弯曲后就会接近C型。

  2、板刃弧度。把板子平放可以发现,板头板尾较宽,板腰较窄,板刃其实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在常规的滑行中,立刃是无法做到绝对垂直的,无法达到理想的90°。一般都是45°-70°左右的立刃。板子是斜着立在雪上的。由于并非绝对垂直,所以板子在雪面切割的弧线,不是单纯的板身形状。这里比较难理解,想象一下一块真实的雪板,板头宽板腰窄,在蹬踏下呈C型,70°斜着立在雪里,它的实际切雪弧度是近似板刃弧度+板底弧度的。

  所以,实际上,是板刃的弧度+板底的弧度合成了一条实际切雪的曲线。板子在往前(往板头方向)运动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拐了弯。是板子带着你往前兜弯走,而不是你控制板子不停的调整角度斜漂去模拟曲线。这是走刃和扫雪换刃的根本区别。常规换刃是“扫漂”,走刃是“切割”。(**选修课内容结束**)

  ***所以记住,走刃/刻滑,是板子带着你拐弯,不是你控制板子去模拟拐弯!!!***

  这里强烈推荐可以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加深理解,非常重要:卫先生:换刃搓雪的“简单”物理解释

  在深刻了解走刃核心机制和原理以后,你就会明白。走刃是板刃切割雪前进的一种滑行方法,这种滑行方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立刃,只有板子立起来了,板刃才具备切入雪面走刃的可能。谁家菜刀也不能平着切不是(拍黄瓜除外)?而立刃立到一定程度了,必然会带动身体的大幅度倾斜,最后因为倾倒幅度巨大,人体离雪面非常接近,就自然而然的做到了擦屁摸地。所谓刻滑,也就是立刃到一定程度以后的称谓。

  走刃就是刻滑的前期阶段或者倒伏不明显的阶段。或者说走刃到一定水平就是刻滑。

  这个章解最开始挖坑的时候并没有准备,但是写到走刃了,我认为沿着逻辑该有这个部分,而且这个部分非常核心,也是大部分人各种各样问题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根源,所以我准备着重写一下,可能分几批次写完,看官莫急。

  书接上文。板子立起来,是问题的核心。(这句话刻滑大神平间合德也反复提过)

  大部分人的疑问在于:板刃我会立啊,往前一趴一跪或者往后一倒板刃不就立起来了吗。可是我人也摔了啊?怎么才能不摔呢?

  这里我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再说的直白一些,加入一些具体的动作指导便于理解。

  问题的核心就是你向前倒了(以前刃举例),重力是一个像揪着你衣领把你往地上拉的力,而由于你在高速向前移动,你有一个向前的惯性力,这一部分惯性可以拆分成2个分力(没学好基础物理的爱莫能助)。其中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惯性分力,就是你保持平衡不摔的关键。

  再强调一遍,惯性力是体重、速度决定的,倾倒力是体重、倾倒幅度决定的。其中体重是恒定的。如果想保持平衡,能做的只有2点:提高速度加大惯性力,减少倾倒幅度减少倾倒力。

  前半句不用说,很好理解,滑快点就行了,实际的操作就是入弯前保持一段时间直板,提高一下基础速度。后半句大家就有疑惑了。我的目的就是立刃,现在又让我减少倾倒幅度?到底是倒还是不倒?

  倒。肯定是要倒的,但是倒和立刃不是简单的1:1关系,不是说你倾斜了30°,板刃就立起来30°。脚踝,膝盖,腰,背。身体有太多的关节。这些关节如果控制不当,你倒了40°,板子可能只翘起来5°。如果控制得当可能人体只倾倒了10°,板子已经立起来了20°。

  举个简单的技术动作作为例子:反弓。(类似的例子还有踝关节控制,下文已经补了坑,可以参考)

  非常粗糙的图,但是大家一下应该就可以懂。通过反弓,把身体整体完成弓型,反向远离雪面。就可以做到在同样的立刃情况下,板外重量分量大大减小,揪衣领往雪上倒的力大大减小。类似的技巧有非常多,在下文中会逐渐介绍。

  核心思路就是:弯道惯性有限,尽量立刃,通过身体关键控制立刃幅度,找到平衡的点。

  前刃刻滑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因为我个人认为前刃刻滑较为简单,而且动作姿态较为标志性,新手可能最关注这一环节,所以如何写,怎么写好,一直没考虑好,就迟迟没动笔,这次可能也不能一步到位写透彻,各位看官将就一下吧先。

  我自己的图不多,也懒得网上找,同一张图多用几次,大家凑活看,看个意思就可以。

  当之前的走刃已经熟练以后,就可以逐渐增大立刃幅度了。立刃幅度的增大核心原理还是那样,通过身体的倾倒,带动小腿再带动脚和固定器,把板子掀起来。这里不再赘述。

  但是当倾倒到一定幅度后,由于往下趴的重力太大了,新手会难以掌握离心力与倾倒幅度之间的平衡。这里我的建议是,在初期,可尝试屈膝+弯腰,目的是降低重心,这样大幅度的倾倒也不容易太快失去平衡,离心力提供的“支持力”会更“够用”。在熟练掌握速度与倒伏的平衡后,可以逐渐伸展开身体。

  身体压低,后腿膝盖尽量贴近跪向雪面,你就可以获得一个非常贴地的前刃刻滑了。

  然后就是起身。好多人,倒下去就起不来了,其实是没懂起身的点或者施压放松了。

  在高速滑行的时候,因为惯性,你的身体会被甩出去,甩出去的力,是直接施压在雪板上的。而雪板因为在雪槽里,有雪槽壁的支持力,所以雪板和你都不会飞出去。但是你的板子会被你蹬弯曲。在你弯道结束的时候,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板子会因为弹性回弹,这个回弹力以及惯性力,会支撑着你起身,就像ollie nollie板头板尾的弹力弹起来你一样。

  但是如果你中间弯道不流畅,比如转板子,扫雪了,板身的弯曲回弹会在中间释放,你就找不到起身的那个助力了,也就趴在雪上了。所以,切记,之前说的,让板子带动你拐弯,不是你拧转板子。这样你的弯道更线性、流畅、稳定。板子的回弹力也可以绷住到最后释放助你起身。

  其实前刃刻滑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当你的前刃走刃足够熟练的时候,某一次下个狠心,狠狠的跪向雪面,压低身体,尝试用肩,肋骨侧面去触雪,你就可以前刃刻滑了。在前刃刻滑的状态下,你会感觉整个视觉世界是横过来的,如果你觉得世界“横过来了”,说明你倒伏基本到位了。

  头:视线看向要去的地方远处。在落叶飘,换刃前期,有些人会教朋友,想去哪儿就看哪儿,指哪儿,同样,刻滑也是这样,视线非常重要,它会下意识的带动你的身体。视线的目标应是下一个换刃点。或者说前方侧面远处的道网,抬头看向远处要去的地方。千万不要低头看脚下,会导致你失去平衡。

  肩:肩有不同的两种说法,主流以及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开肩。所谓开肩,就是肩膀打开,胸口冲向板头(闭肩就是一侧肩向板头一侧向板尾,胸冲向前刃)。开肩的好处是,滑行姿态比较凶,冲着前方去,有进攻性,看起来好看。而且在走弯,尤其是前刃换后刃的时候,开肩有助于带动拐弯,并且保持姿态流畅完整,重心稳定。

  腰:腰的话,前期可以适当折叠,压低,降低重心便于滑行平衡的控制。在熟练后可以根据自身对姿态和风格的要求自己调整幅度。相对没有那么那么重要。

  胯:胯也是冲向板头,保持拧转。很多人认为,肩和胯会带动拐弯,尤其是后刃,甚至我上面也说了带动的事情。但是其实物理上,是没法带动的(比如8字刻滑就不拧胯也滑的挺好),但是在主观的想象和感觉上,确实会有一种拧着拐弯的感觉,我比较喜欢这种感觉带来的肌肉潜移默化的控制,让我自己觉得走弯更流畅。同时也会让你的滑行姿态更好看,在后刃入弯时更流畅连贯。

  膝盖:两个膝盖都冲向板头。与身体整体保持一致。这里新手有时候,尤其是女性,容易出现一个问题,俗称娘炮锁。就是内八字,两个膝盖对着内扣(想象一下憋尿俩膝盖顶一起的画面)。因为前刃刻滑初期,不擅长控制,腿部缺乏稳定性,所以腿会下意识的内八字,形成一个三角形,相对稳定的结构,提供力的支撑。在熟练以后,其实不需要这样也可以支撑的很好。后腿膝盖注意内扣(往板身里面旋转),前腿膝盖外扣(往后刃方向旋转),最终两个膝盖冲向板头。这里再额外提一句,一定注意自己膝盖的感受和固定器角度,如果觉得膝盖不适及时调整固定器角度和扣膝幅度,不然容易膝盖积液,我就差点。我开始是36,27,一直不舒服,膝盖疼了好久,总觉得自己是新手,角度不要太大,其实这是错误的,要选择自己合适的角度,以自己舒服为准,不要盲目参考他人。我目前的固定器角度是39,36,仅供参考。

  手臂:手臂其实对于滑行没什么影响,主要是怎么摆好看的问题。很多新手光顾着其他部位了,手臂因为紧张僵住在空中,其实非常丑,在滑行熟练以后,可以逐步改善。弯心内侧的手自然伸出轻抚雪面即可,外侧的手我个人比较习惯自然打开飘逸一些,或者装个B背在身后。

  重心:重心这东西其实该放在上面,刚才没想起来,这里一起说了。重心的说法有很多很多,我个人来说,是比较倾向于松本卓移动重心的方法。入弯前我一般重心偏后脚一些,重心前后37或46开,有一个送板的意思。因为这样入弯我个人比较稳速度也保持得好。在入弯后,因为腿比较远,是兜大弧线,身体是内弯比较近,是小弧线,身体重心逐渐追上,变成55开到64开,最后出弯准备进后刃时,再次送板,重心后移,回到46开。后刃同理。这里会有不同意见,有人就喜欢重心压前一些,也滑的挺好,因为我不是这样,没法研究差异,所以暂且不表,看个人喜好。但是一旦滑行出现问题,摔了,就要根据现象分析。比如,滑到一半,板尾开始扫雪,突突,就是重心太靠前了,后刃压力不足出了雪槽。如果滑到一半,突然板头翘起来360°打转滑溜儿摔了,就是重心太靠后,板头压力不足,切割不开前方的雪槽了。

  总体来说,视野,肩膀,腰,胯,膝盖,脚踝,手臂,重心。8个点,在2秒不到的一个弯道内要全部做对做好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时候大家会发现最大的问题是,想着这个忘了那个,强迫自己都想着,结果还没想呢,弯都过去了。很正常,就是反应不过来,没法一一矫正的。办法只有一个,一次练好一个,练成肌肉记忆,然后去练下一个,最后组合起来。无他,熟手尔。

  最后,很多人喜欢前刃摸雪的感觉,导致老要够一下,记住,千万别够,一旦你伸手要够了,你就姿态走形了,撅个弯个腰跟雪上薅一把,丑极了。当你刻滑压到足够低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手没地方放,只能轻轻放在雪面上了。如果你起身需要手给予支持力,说明你倒伏和立刃没控制好,手可以完全不借力的。在你磨破很多副手套,以及开始学习反弓以后,你会讨厌摸雪的,能不摸就不摸,好几百一副手套,你该心疼了。

  这里额外也给个链接,关于前刃摸地大回转的,作为参考和启发:卫先生:想要摸地大回转?先别够雪!

  这里依照一般新手遇到问题的顺序进行回答,自己根据标题挑选自己关注的问题即可

  Chapter 7——滑行姿态细节之脚踝的屈伸与锁止(2020年1月1日更新)

  最近教女朋友前刃刻滑,她一直没有注意导致立刃不足从而直接摔趴雪上/突突的原因就是,踝关节松懈。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我先画了张示意图(虽然很灵魂画手,但是对于直观模型建立非常好用)。

  首先我们要再明确一下,刻滑的本质,是高立刃,通过板刃切雪完成高速的弯道滑行,立刃角度直接决定雪槽(板子柜子)的深度和雪槽壁坡度。(这里不理解的可以看我有关后刃突突的一篇文章,或者等我回头补坑。。。)如果雪槽深度不足,雪槽壁坡度过大,就会让板子从轨道飞出去,宏观的看就是突突或者扫雪,要不然干脆直接摔趴雪上了。立刃才是一切的根本。

  那么,以前刃刻滑举例,你在前刃滑行的时候,是什么姿态呢?踝关节起什么作用呢?

  首先,为了前刃立刃,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向前刃方向倾倒。倾倒的目的是“掀起”板子来,你倾倒心目中期望的样子是这样的:

  但是实际上,最后直接导致板子从平面“掀起来”的部位,是脚,因为只有脚通过固定器直接绑在板子上。你上身前探倾倒,带动髋关节,带动大腿,带动小腿,带动脚,最后带动板子。这是一个非常长的传递过程。传递就有损耗,而其中最容易出现的损耗就在脚踝。大部分新手上身倒了很多,都直接摔趴下了,板刃还没立起来,原因就是,你用于立刃的60°倾倒,全被脚踝缓冲抵消了。如下图

  你的小腿受上身倾倒带动,从法线°向前刃方向,按理说板子(也就是脚后跟、后刃边)也会被掀起来45°。但是由于脚踝放松,脚踝与小腿的夹角,从垂直(参考本节最开始的图一)变成了45°,你倾倒的幅度完全被踝关节角度变形给消耗掉了。这样一来,你的板子没立起来刃,没兜起来弧度,没有“离心力”(我知道是惯性,没有离心力,方便理解别杠了)做支撑。但是你身体重心已经探出板子,失去支撑平衡了,你自然就摔了。

  理论上,如果脚踝锁死,保持脚踝和小腿呈90°垂直,那么,身体倾倒的幅度将会100%的传导到板子的立刃角度上,这样就可以较为轻松的立刃了。当然,几乎无法保持垂直,因为身体太重了还是,但是注意控制,还是可以大幅度减小不必要的损耗。

  那么,为了追求更极致的立刃,更极致的刻滑,高手板子的立刃角度可以做到垂直雪面甚至形成反角度,那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中一个部分,就是通过脚踝控制,从简单的保持垂直,变成了打开脚面与小腿的角度,提供额外的立刃角度,如图:

  当然,实际没有图中这么夸张。由于没实际测试过,甚至是否能超过90°我都无法确定。但是这种控制脚踝的思路和方向是确实存在并且好用的。

  很多人实际滑行中无法通过一些抽象的名词来控制身体,那么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的土法子是,在前刃滑行中,想象自己在“踮脚尖”,就是后脚跟抬起来。就像看演唱会,你在后排看不到,你高高的踮起脚跟,或者想象自己穿着高跟鞋一样。这个时候,你的脚背和小腿是呈100甚至120度的,记住这种发力的感觉和印象。你就可以做到优秀的踝关节控制,从而提高立刃角度。

  在做到这一点后,你会发现,只要膝盖轻轻往雪面一压,立刻就开始了走刃状态。因为仅仅膝关节弯曲带来的角度变化,在低损耗的传导下,就足以高高立起板刃。

  也正是因为踝关节的优良控制,才得以让削弱倒伏的反弓技术存在,从而更大幅度的提高立刃角度。

  其实人体很重的,尤其在高速滑行下更是很难控制,所以支撑你的力量,一部分是来自于小腿、脚部肌肉的收缩发力,一部分是来自于雪鞋鞋舌的支撑,所以如果发现很难绷住脚背与踝关节,请狠狠地系紧你的鞋(尤其是贴着胫骨的鞋舌部分),再不行就换一双适合刻滑的,硬度较高的鞋,这样会为你省很多力,轻松很多。(个人用的是northwave domain这一款,名气最大,确实好使)

  今天就更新到这,攒够一定的催更我再来一波,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看官,2020年1月2日(写完就变2号了)。

  Chapter 8——滑行姿态细节之髋关节拧转(22年2月1日小更新几句)

  Chapter 9——滑行姿态细节之膝关节内扣(22年2月1日小更新几句)

  这个一个是腿部力量不足,一个是当时着急忙慌想不起来。这个和下面的开肩部分类似,两个膝盖都需要尽量向前向板头,主要是前腿需要花心思控制,然后大腿小腿要发力,这个如果滑行的时候能想起来,还是比较好改正的。

  简单来说,首先开肩是种选择,没有必须开的说法,有的人喜欢开肩姿态就开。但是一般来说,开肩好看点。

  其次,开肩说是开肩,其实是一种身体的总体姿态,只是因为肩膀变化最明显所以叫开肩。

  那么,怎么做到开肩呢?好多人就从字面意思理解为肩膀“打开”。其实这是个比较模糊的表述,滑雪里动作指导要非常具象,肩膀打开就是个很模糊的指导,同时说的也不全面。开肩其实是整体的作用。首先是下盘膝盖方向要稍稍转向板头,当然膝盖是不能水平旋转的,实际完成旋转的是脚踝,带动膝盖向前方(板头)倾斜一定角度,然后再是胯部()拧转,尽可能的想象JJ向前(没错这里的JJ就是你理解的JJ,女生。。。同理),再然后就是腰部和胸部尽可能的向板头。最后你会发现肩膀自然“打开了”。所以开肩其实是整个身体的拧转,而不是单独一个肩膀的“功劳”。

  开肩的好处呢,一个是视野和滑行方向容易一致,容易保持平衡。另一个主要得就是滑起来姿态比较凶,看着很帅。尤其刻滑,姿态占了大部分帅的因素,所以还是有必要练的。

  Camber:也称正拱板。最常规板型。新手一般建议使用该板型。刻滑板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Camber外的板型。

  韩国有ENO,其他地区还有SG(红牛标那个),德国的Eliminator(主要型号F2,因价格便宜很多人选这个,但是据说,黑色是德国原装的贵一些,红色比较便宜是国产的,该条消息不确定仅供参考),比较新流行的Nobile以及大K——Kessler。

  因为不玩这个,不是很了解。简单的列一些我一下能想起来的牌子,都不算太差。仅供参考了解。

  Burton(雪板届的阿迪耐克,一哥没啥好讲的)、Nitro、Flow、NeverSummer、Capital、Ride(好像新手多一些,不是很贵)、力达克斯(lidakis国产的好像新手还不错)。

  1、身高:大致范围身高-10至-20。比如你180,雪板就是170-160之间选择。

  2、体重:体重可以大大的改变你的选择,影响甚至不比身高少。假如你体重大,就选长一些的,比如1米8,200斤,就选170的板子,1米8,120斤,就选160的板子。

【返回列表】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首页 | 关于谈球吧体育 | 最新资讯 | 滑雪门票 | 滑雪常识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谈球吧体育 | 滑雪路线 | 精彩图片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58号 电话:020-66889888 手机:13988889999

Copyright © 2018-2023 谈球吧体育-谈球吧官方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