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e
lxtqbty
2023-08-04 10:02:41
谈球吧体育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400天之际,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冬奥设施建设兑现承诺,竞赛场馆建设完工,其他设施也将在今年7月全部交付。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北京的筹办工作全部在按部就班进行。我们看到我们中国伙伴和朋友的承诺和决心,全部冬奥(竞赛)场馆已为全世界最出色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做好准备。”
北京市区赛区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全部冰上项目的比赛,比赛和训练场馆既有新建场馆,也有在2008年夏季奥运场馆基础上改建的场馆。截至2020年底,新建、改建竞赛场馆全部按计划完工,“15块冰”打造完成。延庆赛区位于小海陀山区域,海拔最高点2198米,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历经4年的艰辛建设,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四大场馆近日全面完工,“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由蓝图变为现实。
2022年北京冬奥会第一个实现完工的改造场馆国家游泳中心2020年12月21日顺利完成第二次“水冰转换”,“水立方”再次变身为“冰立方”。本次“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筑装修、机电设备安装、防水、膜维修等工程领域。改造中最大的难点在于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的“水冰转换”,即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这种转换模式不仅实现了“水立方”与“冰立方”互换,还实现了转换材料重复利用,大幅降低后期拆除改造成本。
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项目经理刘军介绍,因为已有首次“水冰转换”的经验,同时在本次转换过程中施工团队将原有施工机械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还对原有构件进行了编码排序,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因此在2020年11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游泳中心冰壶场馆改造工程完工验收后,施工团队有效缩短了转换工期,仅用20天就完成了结构转换,具备了制冰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通过运动捕捉技术与施工测量技术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安装精度。
与此同时,国家游泳中心第二期“全民冬奥冰壶体验项目”也已启动,体验者可以提前在冬奥会冰壶比赛的冰面上学习冰壶项目的知识和技巧,体验冰壶项目的魅力。
将承担2022北京冬奥会速滑比赛任务的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2020年12月25日完工,2021年1月开展首次制冰工作。国家速滑馆自2017年开始施工建设以来,无论是从建造技术还是建设速度,均体现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最高水平。因其外形由 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完工后的“冰丝带”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完工后的国家速滑馆外立面在夜间已经开始亮灯,为营造出“冰丝带”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国家速滑馆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块尺寸都不相同。
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1.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国家速滑馆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的冬奥场馆。这项技术不仅环保节能,而且制冷非常均匀,可打造“最快的冰”。国家速滑馆的全冰面设计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为适应多种需求的群众性健身提供硬件支撑。国家速滑馆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着眼于服务赛后可持续利用。为了同时满足冬奥会速滑比赛运动员上下场要求以及赛后全冰面转换,场地中央还专门制作了一块可移动制冰板。
首都体育馆改扩建工程2020年12月25日完工,与首都体育馆一同实现完工的还有首都滑冰馆、冬奥赛事中心和运动员公寓。首都体育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是排球比赛场馆,本次通过园区大规模改造,使园区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集比赛、训练科研为一体的重要赛区,并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起到积极作用。整个园区包括一个竞赛场馆、三个训练场馆、两个配套设施,共六个建筑五块冰面,服务于冬奥会。
首都体育馆建成于1968年,运行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功能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体育馆之一。此次改造,外观从传承保护出发没有大的变化。内部改造中,建设了一块31m×61m的多功能转换标准冰场,采用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满足赛时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需求。此外还改造了除湿、送风系统,及看台座椅等,座椅采取并列式排布,调整了腿部空间与座椅间距,保障场馆赛时环境,使现场观众观赛体验更为舒适。
首都体育馆采用最新的声光电技术,竭力打造“最美的冰”。通过在场馆顶部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悬挂36个37平米的网格膜,从而在场馆的顶部形成一个1332平方米的巨型投影屏幕,同时,在场地四角分别布设激光投影仪,将绚丽的灯光与优美的画面投影至场馆顶部的屏幕,当运动员在冰面上尽情舞动时,仿佛置身梦境一般。“最美的冰”不但可以在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时营造梦幻的竞赛体验,也为赛后吸引群众性冰雪运动体验提供优异的运动氛围和观众视觉引导。
首体园区5块冰面均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为适应群众性健身打下良好基础。其中4块冰面采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成为二氧化碳制冷最集中的区域。 改造后的首都体育馆,除保障奥运会赛事需求,赛后既可承接各项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冰上项目赛事,还可与夏季项目实现无缝切换。在开展专业运动员训练的同时,还将成为向青少年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共享设施。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建设7条赛道,是国内第一条符合冬奥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于德泉介绍,目前,7条赛道及附属设施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于2020年11月通过国际雪联的场地考察认证。附属建筑、道路系统、索道系统、通讯系统、电力系统和造雪引水系统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全面完工,并已具备办赛条件。同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11条索道,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可以从冬奥村在30分钟内抵达各项目出发点。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了世界顶尖的赛道设计,2020年9月完成制冰工作,并成功通过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场地认证。国际雪橇联合会对赛道赞不绝口,专家瓦尔特表示这是他见过最出色的赛道认证。中国运动员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比赛、训练场地谈球吧体育。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魏透露,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正在为在此训练的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国家队提供场地保障,同时也将在2021年2月迎接测试周的活动。
赛道制冰看似并不复杂,但1.9公里长的赛道浇筑要一气呵成,一次成型很难。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魏介绍,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是一个半U型混凝土浇筑结构,混凝土里预埋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的冷凝管,通过在表面制冰最终形成赛道。16个各种弯度、各种落差交织在一起,高速赛道需要达到毫米级的精准度,因此,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成为北京市冬奥工程竞赛场馆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新建场馆。
建设者放弃了高薪聘请国外团队的做法,决心走一条中国人自主创新之路。为建设这条空间三维扭曲、能够承受反复制冷、融化的混凝土赛道,他们研发了全新的混凝土材料;为确保赛道混凝土以毫米级精度精准浇筑,项目招募20名国内人工喷射手,确保赛道一次性浇筑成功。1.9公里的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完成,一次性通过了国际组织的认证。
作为非竞赛场馆的延庆冬奥村和山地新闻中心也与两座竞赛场馆一道实现完工。延庆赛区秉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设计理念,赛区内大量采用“石笼墙”,即用钢筋笼将碎石进行拼装,形成墙体,大量用于配套建筑,大部分建筑屋顶则采用了木质瓦片,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延庆冬奥村将于2021年9月移交北京冬奥组委使用,北京冬奥会期间可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约1683张床位,冬残奥会时将提供683张床位。据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世革介绍,延庆冬奥村采用了低层、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半开放式的建筑庭院依山而建,既展现出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型、不夺山景,融入到周围美丽的风景之中。山地新闻中心毗邻冬奥村,建筑风格与冬奥村相融合,充分体现了山林之美。而且两个场馆均采用了超低能耗建造技术,极大地节约了能源的消耗。
延庆赛区不仅立足于保障赛时需求,对于赛后的可持续利用也做好了远景规划。于德泉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利用比较平缓的部分赛段设计了大众体验道。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施工道路保留下来,今后将改造成为大众雪道。延庆冬奥村未来将作为旅游接待酒店,毗邻的山村西大庄科村被提升改造为冰雪文化民宿。小海陀山不仅会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今后也一定会成为大家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山、冬嬉雪的旅游胜地。(转自1月8日《中国体育报》06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