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e
lxtqbty
2023-07-16 22:44:14
谈球吧体育姿势是啥?知识就是力量呀!知识就是财富啊!就在过去的一年,有的人,光是在网上卖知识,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还有人,光靠着一天发一条语音知识,就赚了一个亿!到底什么知识在赚钱?谁赚到了知识付费的钱?想赚知识的钱,有哪些渠道?为啥要强调互联网时代的知识?被誉为站在风口的知识付费到底是什么?若要继续站在风口,赚知识付费的钱,需要哪些天时、地利和人和?来来来,三大要素咱们攒起来!
上班路上,手机、耳机是沈佳最离不开的两样东西。看起来他是一个人坐地铁,静静地没说话,实际上,此时的他正在不同的知识付费平台之间来回切换音频内容。
即便是吃饭,沈佳也要找最新的音频听上一段,他现在听的这段,时长6分钟,刚好是吃一碗面的时间。
听音频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解放双手双眼,在哪儿都能听。沈佳的手机里,有关知识付费的软件装了不下十个,几乎都是音频类产品。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不但要用它传递信息沟通感情、消费支付,现在还可以用手机获得知识并为知识买单。实际上,为知识付费并不是件新鲜事,整个教育行业千百年来一直如此,但如今的知识付费主要基于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
移动支付更加便捷范围更广,人们的付费意识、版权意识快速觉醒,让一些原本以无形资产形态存在的知识资本,开始迸发出来。
据《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付费行为,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新媒体用户产生了知识付费的意识。
知识付费不仅乘上了移动支付的东风,更是赶上了一个知识爆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对知识有强烈渴求,占得需求先机。
沈佳在一家电商平台做运营,每天的工作就是机械地人工刷新、整理海量数据和信息。他的工位上最常备的是咖啡,加班是他的工作常态,办公室墙上贴满了标语,竞争、效率,这些似乎已经成了互联网从业者时刻不敢忘记的关键词。
网络给生活带来了飞速变化,海量信息常常让沈佳感觉跟不上节奏,焦虑感倍增。即便是休息,沈佳也要打开吴晓波的音频听上一段,自我充电。他觉得这有点像学生时代上补习班开小灶,他不见得比别人跑得快,但一定不能被落下,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只有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他才有安全感。
沈佳购买的吴晓波音频是按年付费订阅的,全年180元,平均每天只花5毛钱,就能快速获得财经知识和新闻观点,沈佳觉得挺值。
经济快速发展,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各种陌生的知识扑面而来,未来会怎样,要怎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人们希望在困惑和焦虑中能有人指点迷津。
花钱听个门道,找到些方向,和沈佳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在吴晓波的个人公众号上,清晰地显示,已经有超过17万人为他的付费音频买单。
这17万人的付费,让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一个亿的人生小目标。吴晓波的一个亿,还只是他的微信订阅号三个价位的会员费用创造的,这还不算他的音频在其它平台上做二次传播销售的分账。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201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70%在线学习者在过去的一年中为知识付过费,这一数字在2015年仅为26%,其中,80后为知识付费的比例最高,有30%的人去年为知识买单超过1000元。并且,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是文字和音频,文字更直观,音频更快捷,这是互联网的年轻用户最愿意为之买单的两种形式。
他要在一分钟之内,用语音的形式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提问需要付费,回答了他就能收钱。
去年4月,这个一分钟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开始出现,最初参与回答的人几乎都是各行业的翘楚,他们给自己回答的问题的定价,从几十到几千元不等,像发微信语音一样线上回答问题赚钱,这种新鲜玩法让很多人参与其中,一时间,各种名人的语音刷爆朋友圈。
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各路人马纷纷杀入知识付费战场,用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赞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实现知识变现,在已经出现的28家知识付费平台上,至少有5000万人注册。在这些平台上,只要你自认为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出售你的知识,知识在这里是明码标价的商品。
褚明宇同时在两家知识付费平台上做答主,一个靠语音,一个是文字,他发出的1000多条语音已经有19万人听过,在的文字问答平台上,他的回答的问题以超过60万的付费围观数,位列全网人气排名第一。
知识问答跟传统的咨询业非常类似,只不过采取了网络线上的“付费收听”形式,而答主们则扮演了线上咨询师的角色。现在,褚明宇给自己回答问题的定价是一条语音398元,一篇文章2698元。
褚明宇所在的平台都有一个偷听、围观功能,相比提问者要花的2698元和398元来得到答案,很多网友更愿意花一块钱来偷听褚明宇的回答,这一块钱的收益就是由褚明宇、提问者和平台方三家来分。
褚明宇靠围观获得的收益比回答问题钱还要多,可见,提出一个好问题,也是可以赚到钱的,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
嵇晓华,网名姬十三,在他的语音知识问答平台上,最早开始了这种一块钱围观的玩法儿。大屏幕上这几个问题,就是这一年里被偷听围观次数最多的问题。
现在,很多知识付费平台都有这种二次销售,不仅扩大了平台方的影响力,也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即便你不是一个能提供知识的人,但只要会问问题,一样也有很多机会创造收益,“提问”也可以成为共享经济的一部分。怎么把共享经济的概念在知识付费领域发挥到极致,国内各大知识付费平台都在这上面动起了脑筋。
5月,知识付费领域的四大玩家纷纷迎来“一岁生日”,作为“庆生”方式,他们有的上线了“付费社区”,开始社区化运营尝试,有的推出新款知识产品;有的则通过开辟“会员日”抢占更多用户。
晚上10点半,大多数公司都下班了谈球吧体育,这时却是余建军他们最关注的时间,用户入睡前的一两小时,也是他们的音频软件打开持续收听率最高峰之一。谁在为知识买单,各家平台手里都有一份知识消费大数据。
余建军他们的音频平台上已经有3.5亿的注册用户,但目前购买付费内容的人只占3%,潜力巨大。
知识付费平台越来越多,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大,这也让内容提供者们在2017年更加忙碌。
今天,吴晓波要录制每周固定播出的视频节目,每周一期,节目的音频版本也会放到网上给大家免费收听。去年,这个节目在网络上的收听量超过1.3亿次,是视频播放的4倍。
十几万听众希望不断从吴晓波这里汲取知识,吴晓波必须保持音频内容的活跃度和更新速度,他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现在的吴晓波压力不小。
成为内容提供者后,吴晓波推出知识产品的时间周期被不断刷新。写书,吴晓波最少也会花一年时间,但现在他必须一周做出一期视频节目,甚至每天都发送出一条音频。
不仅仅是创作本身在发生变化,最近两个月,吴晓波和他签约的知识付费平台都开始进入焦虑期。
平台是连接消费者和内容提供者的纽带,5月开始,吴晓波他们这些内容提供者跟平台之间的一年合约即将到期,下一年里,是否续约,内容提供者们是否还会每天发送音频内容,这都成了不确定的事情。
就在吴晓波还在焦虑接下来的一年该怎么办的时候,在上海,最大的音频付费平台正在谋划下一年,该把哪些内容提供者继续留在平台上。
田艺苗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她也是一位内容提供者,田艺苗每天输出的音频知识是关于古典音乐的。
还有一个月,田艺苗和平台的一年合约就要期满,今天,张永昶请田艺苗看最新的直播间和录音设备,希望能和她接着续约。
田艺苗的音频课从去年8月至今,播放量超过了780万,给平台方带来的收入超过千万。进入2017年,用户为知识付费的内容已经出现了变化,2016年,付费用户购买的大多是财经、投资、职场类音频,但到了2017年,戏曲、古典乐、艺术史的需求量开始上升,内容提供者已经不再只是财经名人。
在知识付费的大潮下,还有谁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谁又实现了更多个人生小目标?知识付费还在哪些产业延伸?它给哪些传统行业带来了新活力?在付费兴起的一年里,还有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发生?
7月8日晚21:50,CCTV-2《中国财经报道》栏目将为您打开问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友情链接: